現(xiàn)代的詩歌朗誦和時代脈搏息息相通,更多地體現(xiàn)出大眾傳播的功能和鮮明的社會屬性。在中國現(xiàn)當代歷史進程的多個重要時期,詩歌朗誦留下了不凡的軌跡和閃光的篇章,這種獨特的口頭傳播樣式,把詩人的熱切情懷、文學的豐富意蘊與漢語語音的強大魅力融為一體,對推動先進思想和文化的建設發(fā)揮了不可磨滅的社會作用。而同時,朗誦的社會影響力,也有效地帶動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催生出無數(shù)上口入耳、感人至深、傳之久遠的優(yōu)秀詩作,這就是“朗誦詩”。朗誦詩應合口頭傳播的需要,主題鮮明、達意曉暢、節(jié)奏明快、音調和諧,它與詩朗誦相伴而行,如同一對有聲有色的翅膀,在文學與思想的寥廓天地翻飛翱翔,成了詩歌體裁中獨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一個組成部分。共和國的六十年,恰是朗誦詩和詩朗誦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盡管其間世事多變,文學沉浮,但朗誦詩與詩朗誦每每代表著人民大眾的情感和意志,以高昂蓬勃的聲勢,發(fā)出時代進擊的號音、社會文明的呼聲、民族振興的吶喊,一批膾炙人口的精品力作至今仍廣為傳誦,成為朗誦詩的典范,彰顯著強烈的精神震撼力和文化穿透力。近三十年的中國,物質發(fā)達,文化多元,人們審美情趣日益豐富,加之現(xiàn)代先進視聽傳播技術的支持,朗誦藝術越來越貼近社會、貼近現(xiàn)實、貼近大眾,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尤其是近年來中央有關部門“中華經典誦讀”的倡導,如東風勁吹,東西南北誦詩聲聲,群眾性的交流活動和專業(yè)性的藝術表演交相呼應,熱浪涌動,生氣勃勃。我們欣喜地感受到,詩歌朗誦正在成為既傳統(tǒng)又時尚、既大眾又高雅的語言藝術樣式,向社會的各個層面深入,詩歌朗誦的愛好者和出色人才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蔚為大觀。毋庸諱言,詩歌朗誦繼往開來,它超越了“入耳之娛”的純文學范疇,越來越鮮明地體現(xiàn)出弘揚傳統(tǒng)精粹、和諧社會環(huán)境、提升國民素養(yǎng)、開創(chuàng)一代世風的全新時代意義和珍貴人文價值。置身于這樣“肅雍和鳴”的時代,又值共和國六十大慶,我們不揣見少識淺,奉上這一本朗誦詩選,權作普慶大典“萬方樂奏”之中的一個弱小音符,雖然微不驚人,無限敬愛卻盡在其中。由而也生出一重期待:親愛的詩人們,愿你們以博大的襟懷、美妙的詩筆,激揚文字,多一點再多一點奉獻出“聲情并茂”的朗誦佳作,為中華大地上那一縷永遠的清風,為共和國天空中那一種不朽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