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真實照,建筑發(fā)展的歷程路徑和不同時期優(yōu)秀的代表性建筑,印證了一位西方建筑史學家對建筑意義的闡述;建筑的意義幾乎囊括了人類所關注事物的全部,若要確切地描述其發(fā)展過程,就等于是書寫整個文化本身的歷史。我理解,這里的文化是廣義的,不僅是美學層面,還包括材料與技術。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方建筑,是以木質材料結構為特征,而西文建筑則以石頭為基本材料,結果都造出美奐的建筑形態(tài)。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和新型材料的應用,建筑形式和藝術風格也在發(fā)生著相應的變化。1999年,羅憶提議組建了清華大學建筑玻璃與金屬結構研究所,多年來不遺余力地進行學術研究,促進了我國建筑新技術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應用,同時獲得了大量的專利技術和各種獎勵,相信他們的研究成果,一定會為我國建筑設計的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技術支撐,為繁榮我國的建筑創(chuàng)作,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