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簡體字版序
蔡序
陳序
原書序
如何使用本書
1 導論
改革的呼聲
“宗教改革運動”的概念
信義宗的宗教改革運動
改革宗教會
極端的宗教改革運動(重洗派)
天主教的改革運動
印刷術的重要性
宗教改革運動的社會背景
改教家的宗教觀念
宗教觀念的社會角色:日耳曼與英格蘭
2 中世紀晚期宗教
民眾宗教的增長
反教權主義的興起
教義多元主義的興起
權威的危機
英格蘭的個案研究:羅拉德派
3 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運動
“文藝復興”的概念
“人文主義”的概念
古典學術與語言學
文藝復興的新哲學
克里斯特勒對人文主義的觀點
Ad,fontes:回到本源
歐洲北部的人文主義
歐洲北部對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反應
歐洲北部人文主義的觀念
瑞士東部的人文主義
法蘭西的法律人文主義
英格蘭的人文主義
鹿特丹的伊拉斯謨
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運動的評價
人文主義與瑞士宗教改革運動
人文主義與維騰堡宗教改革運動
宗教改革運動與人文主義的張力
4 經院哲學與宗教改革運動
“經院哲學”的定義
經院哲學與大學
經院哲學的類型
唯實論對唯名論
“帕拉糾主義”與“奧古斯丁主義”
新路派(“唯名論”)
新奧古斯丁派(“奧古斯丁主義”)
中世紀經院哲學對宗教改革運動的沖擊
路德與中世紀晚期經院哲學的關系
加爾文與中世紀晚期經院哲學的關系
經院哲學的社會處境
5 改教家生平導論
馬丁·路德
茨溫利
梅蘭希頓
布塞
加爾文
6 因信稱義的教義
奠基性主題:借基督得救贖
恩典的概念
馬丁·路德的神學突破
稱義的教義
路德早期的稱義觀
路德對“上帝的義”的發(fā)現
稱義之信心的性質
路德稱義的教義的原因和結果
“法律式稱義”的概念
改教家對稱義的分歧
稱義與瑞士宗教改革運動
后期的發(fā)展:布塞和加爾文論稱義
天主教的回應:特蘭托公會議論稱義
稱義的性質
稱義之義的性質
稱義之信心的性質
拯救的確據
7 預定的教義
茨溫利論上帝的主權
加爾文論預定
后期加爾文主義的預定
恩典的教義與宗教改革運動
8 回到圣經去
中世紀時期的圣經
“傳統(tǒng)”的觀念
圣經的武加大譯本
圣經的中世紀地方語言譯本
人文主義者與圣經
圣經與宗教改革運動
圣經的正典
圣經的權威
傳統(tǒng)的角色
解釋圣經的方法
解釋圣經的權利
天主教的回應:特蘭托公會議論圣經
9 圣禮的教義
圣禮與恩典的應許
路德論圣禮
路德論真實臨在
茨溫利論圣禮
茨溫利論真實臨在
茨溫利論嬰孩洗禮
路德與茨溫利的對比:總結與評價
加爾文論圣禮
天主教的回應:特蘭托公會議論圣禮
10 教會的教義
宗教改革運動爭論的背景:多納徒派的爭議
宗教改革運動教會觀的思想背景
路德論教會的本質
極端派的教會觀
路德教會教義的張力
加爾文論教會的本質
教會的兩個記號
加爾文論教會與宗教法庭
加爾文論教會的角色
教會大公性的爭論
11 宗教改革運動的政治思想
極端的宗教改革運動與俗世政權
路德兩個國度的教義
茨溫利對國家與地方官員的看法
布塞對地方官員與教會事奉的看法
加爾文對地方官員與教會事奉的看法
12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的擴散
擴散的自然途徑
地方語言
書籍
民眾的交流
教理問答
信條
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
13 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思潮
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的起源:亨利八世
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的鞏固:從愛德華六世至伊麗莎白一世
在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中的因信稱義
在英格蘭宗教改革運動中的“真實臨在”
14宗教改革運動思潮對歷史的影響
對世界持肯定的態(tài)度
新教工作倫理
宗教改革運動思想與資本主義的根源
人權與有據弒君的概念
宗教改革運動思想與自然科學的出現
結論
附錄1 神學及歷史用語匯編
附錄2 主要原始資料的中英譯本
附錄3 主要期刊和資料的標準縮略語
附錄4 如何引用主要的原始資料
附錄5 16世紀引用《詩篇》的方式
附錄6 宗教改革運動的最新書目
附錄7 政治與思想歷史年表
精選參考書目
中英對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