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論
1.1 色譜分析法的歷史
1.2 色譜法的分類
1.2.1 按流動相和固定相的物態(tài)分類
1.2.2 按分離的原理分類
1.2.3 按固定相使用的方式分類
1.2.4 按色譜動力學過程分類
1.2.5 按色譜技術分類
1.3 色譜分析法的特點與局限性
1.4 色譜圖和相關術語
1.5 色譜現(xiàn)代發(fā)展及相關聯(lián)用技術
1.6 有關色譜的中文工具書和國內外主要色譜期刊
習題
第2章 基本理論
2.1 概述
2.2 平衡理論
2.2.1 分配系數(shù)
2.2.2 分配比
2.2.3 分配等溫線
2.2.4 對色譜峰峰形的解釋
2.3 塔板理論
2.3.1 塔板理論假說
2.3.2 基本關系式
2.3.3 色譜柱效能及評價
2.3.4 塔板理論的作用與不足
2.4 速率理論
2.4.1 色譜過程中的傳質與擴散
2.4.2 速率理論方程
2.4.3 影響色譜峰展寬的其他因素
2.5 分離度
2.5.1 分離度的表達
2.5.2 影響分離度的因素
習題
第3章 氣相色譜法
3.1 氣相色譜原理
3.1.1 氣相色譜基本流程
3.1.2 氣相色譜分離的原理
3.1.3 氣相色譜常用術語及參數(shù)
3.2 氣相色譜儀
3.2.1 填充柱氣相色譜儀
3.2.2 毛細管柱氣相色譜儀
3.2.3 色譜固定相
3.2.4 檢測器
3.2.5 色譜數(shù)據處理系統(tǒng)
3.3 氣相色譜輔助技術
3.3.1 裂解氣相色譜法
3.3.2 衍生氣相色譜法
3.3.3 頂空氣相色譜法
習題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譜法
4.1 概述
4.2 液相色譜的板高方程
4.3 高效液相色譜儀
4.3.1 高壓輸液系統(tǒng)
4.3.2 進樣裝置
4.3.3 色譜柱系統(tǒng)
4.3.4 液相色譜檢測器
4.4 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方式
4.4.1 液譜分離系統(tǒng)
4.4.2 液固吸附色譜
4.4.3 分配色譜
4.4.4 離子交換和離子色譜
4.4.5 離子對色譜
4.4.6 體積排阻色譜法
4.4.7 親和色譜法
習題
第5章 平面液相色譜法
5.1 概述
5.1.1 平面色譜分類及分離原理
5.1.2 平面色譜的基本流程
5.1.3 平面液相色譜的技術參數(shù)
5.2 薄層色譜
5.2.1 薄層用吸附劑
5.2.2 薄層板的制備
5.2.3 展開劑的種類及選擇
5.2.4 點樣和展開
5.2.5 斑點位置的確定及定性方法
5.2.6 薄層定量方法
5.2.7 薄層層析的應用
5.3 加壓及旋轉薄層
5.3.1 加壓薄層色譜
5.3.2 旋轉薄層色譜
5.4 紙層析分離技術
5.4.1 概述
5.4.2 紙色譜層析條件的選擇
5.4.3 紙色譜點樣和展開
5.4.4 紙色譜顯色和應用實例
5.5 平板電泳分離技術
5.5.1 電泳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分類
5.5.2 常用電泳分離技術
5.5.3 IEF/SDS-PAGE雙向電泳法
習題
第6章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
6.1 超臨界流體色譜的基本原理
6.1.1 超臨界現(xiàn)象和超臨界流體的特征
6.1.2 超臨界流體色譜的特點
6.1.3 流動相及改性劑
6.1.4 色譜柱和固定相
6.2 超臨界流體色譜儀器
6.2.1 SFC的一般流程
6.2.2 sFC流動相輸送系統(tǒng)
6.2.3 SFC分離系統(tǒng)
6.2.4 SFC檢測系統(tǒng)
6.3 SFC聯(lián)用技術
6.3.1 SFC-MS聯(lián)用
6.3.2 SFC—FTIR聯(lián)用
6.3.3 SFC—NMR聯(lián)用
6.4 超臨界流體色譜的應用
6.4.1 糖類
6.4.2 脂肪酸和酯類
6.4.3 甘油酯
6.4.4 甾類化合物
6.4.5 維生素
6.4.6 氨基酸、肽、蛋白質
6.4.7 藥物
6.4.8 手性對映體
6.4.9 展望
習題
第7章 毛細管電泳
第8章 色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9章 色譜聯(lián)用技術
第10章 液相色譜樣品預處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