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國文化跨文化交際學

跨文化交際學

跨文化交際學

定 價:¥37.00

作 者: 陳國明 著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世界文化

ISBN: 9787561768884 出版時間: 2009-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跨文化交際學》以主題方式敘述,突出跨文化技巧或技術(shù)的方法與知識,亦強調(diào)跨文化交際或傳播的原則與理論,幫助學習者了解跨文化交際的內(nèi)涵。書中附有大量范例和個案,讓學習者產(chǎn)生親切感,真正體會跨文化交際或傳播的精髓??缥幕浑H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這門學科得到了快速發(fā)展。

作者簡介

  陳國明,教授為美國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傳播學博士。主修跨文化交際與組織傳播學,以及傳播研究方法。為美國1987年國際與跨文化交際學杰出博士論文獎得主,目前任教于美國羅得島大學(Universitv of RhodeIsland)傳播學系。除了擔任不同專業(yè)期刊編輯與編委之外,也是中華傳播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Chinese Communication Studies)創(chuàng)會會長。目前為國際跨文化交際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tudies)執(zhí)行長。著作頗豐,除了一百余篇論文,已出版了《簡明英漢傳播學辭典》(2002,五南出版社)、《文化問傳播學》(2003,五南出版社)、《中華傳播理論與原則》(2004,五南出版社)、《傳播學概論》(2005,巨流出版社)、《媒介素養(yǎng)》(2005,五南出版社)、《傳播研究方法》(2009,復旦大學出版社)、“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1998,Allyn&Bacon)、“Chinese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Resolution”(2002,Ablex)、“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Society”(2000,Peter Lang)、以及“Taking St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Where To Now?”(2005,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等二十余本中英文著作。

圖書目錄


自序(2003年版)
第一篇 基礎(chǔ)篇
第一章 跨文化交際學一緒論/3
第一節(jié) 跨文化交際學的需求/3
科技的發(fā)展
經(jīng)濟的全球化
廣泛的移民潮
多元文化的發(fā)展
邦國概念的模糊化
第二節(jié) 跨文化交際學發(fā)展簡史/6
草創(chuàng)期(1959年之前)/6
基礎(chǔ)期(1960—1969)/7
鞏固期(1970—1979)/7
開花期(1980一現(xiàn)今)/8
第三節(jié) 跨文化交際學的內(nèi)涵/10
第四節(jié) 跨文化交際的倫理依據(jù)/13
跨文化交際學的倫理原則/13
跨文化交際學的倫理準則/14
本書結(jié)構(gòu)/15
結(jié)論/15
第二章 溝通(交際)與文化/18
第一節(jié) 溝通(交際)的本質(zhì)與模式/18
溝通的定義/18
溝通的特征/19
溝通的要素/21
溝通的模式/23
第二節(jié) 文化的本質(zhì)與特征/24
文化的定義/24
文化的功能/25
文化的特征/26
第三節(jié) 跨文化溝通的意義與特征/29
跨文化溝通的特征/30
結(jié)論/34
第三章 文化認知/35
第一節(jié) 認知的本質(zhì)與過程/35
認知的定義/36
認知的過程/36
認知的特性/38
第二節(jié) 影響認知的因素/39
生理因素(PhysiologicalFactors)/39
社會角色(SocialRoles)/41
自我觀念(Self—Concept)/43
第三節(jié) 文化與認知的關(guān)系/45
飲食(Foods)/45
顏色(Colors)/47
社交問候(SocialGreetings)/48
價值取向(ValueOrienations)/49
宗教信仰(ReligiousBeliefs)/49
其他影DrY/49
第四節(jié) 刻板印象/50
刻板印象(Stereotype)/50
刻板印象與信仰/51
刻板印象與事實的扭曲/52
刻板印象的多樣性/53
第五節(jié) 偏見/55
態(tài)度(Attitude)/55
偏見(Prejudice)/55
偏見的多樣性/56
第六節(jié) 媒體與認知的發(fā)展/58
結(jié)論/59
第四章 文化價值與溝通/60
第一節(jié) 文化價值的本質(zhì)/60
世界觀(WorldView)/60
文化價值(CulturalValues)/61
文化價值的種類/62
文化價值的比較/63
第二節(jié) 文化價值與溝通/65
價值觀與符號行為/65
溝通行為受制于價值觀/71
第三節(jié) 文化價值取向/72
第四節(jié) 文化價值取向的模式/73
Kluckhohn&Strodbeck模式/74
Condon&Yousef模式/75
Hall模式/79
Hofstede模式/79
Schwartz模式/81
第五節(jié) 文化價值取向模式的應(yīng)用與局限性/82
文化價值取向模式的應(yīng)用/82
文化價值取向模式的局限性/83
結(jié)論/84
第二篇 脈絡(luò)篇
第五章 語言與文化/89
第一節(jié) 語言的本質(zhì)與結(jié)構(gòu)/89
語言學(Linguistics)/90
語言的結(jié)構(gòu)/91
第二節(jié) 語言的特征/93
符號表征性(Symbolic)/93
規(guī)則性(Rute—Governed)/93
意義出自言說者
(MeaningsAreinPeopleNotinWords)/93
變化性(ChangeandVariation)/94
第三節(jié) 語言的變異與種類/95
方言(Dialect)/95
混合語(LinguaFranca)/98
洋涇浜語(Pidgins)/98
克里奧語(Creole)/99
術(shù)語(Jargon)/100
隱語(Argot)/100
第四節(jié) 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101
語言決定論(LanguageDeterminism)/103
語言相對論(LanguageRelativism)/104
第五節(jié) 語言表達與文化價值取向/105
家庭內(nèi)的層級關(guān)系系統(tǒng)/107
親族系統(tǒng)/107
其他例子/109
第六節(jié) 語言表達與文化價值取向的變遷/110
第七節(jié) 語言與翻譯/112
結(jié)論/114
第六章 非語言溝通與文化/116
第一節(jié) 非語言溝通的本質(zhì)/116
非語言與語言溝通的異同/117
非語言溝通的特征/118
第二節(jié) 非語言溝通的功能/120
支援口語(SupportingVerbalMessages)/120
表示親近性(ExpressiwlgImrrlediacy)/121
第三節(jié) 非語言溝通的種類/122
舉止動態(tài)學/122
間距學/130
聲調(diào)學/134
時間學/137
第四節(jié) 非語言溝通與文化的關(guān)系/140
第五節(jié) 風水與非語言溝通的關(guān)系/140
風水是什么/141
風水的特色/141
風水學的中華文化與哲學基礎(chǔ)/142
風水對華人社交與溝通行為的影響/146
結(jié)語/149
結(jié)論/150
第三篇 互動篇
第七章 跨文化適應(yīng)、認同與訓練
第八章 跨文化關(guān)系、沖突經(jīng)營與談判
第九章 跨文化溝通能力
第四篇 未來篇
第十章 跨文化交際學未來的展望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