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以下簡稱《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是四川省教育廳教改立項課題。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川教〔2005〕198號)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書為作者近三年來在該課題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教學實踐、教學研究方面的相關成果,既可為同行的教育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又可為學生提供可讀性強的閱讀材料,是一本融理論性、思想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參考用書,也可作為學生學習“概論”課時的課外閱讀材料。筆者在認真研究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以充分理解、把握和充實教學內容為原則,以提高。概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為宗旨,主要進行了兩個方面的“他新。”一是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本書緊密結合國家指定教材的基本理論、重點及疑難問題,精心從有關專著、歷史文獻、回憶錄、報紙雜志、研究論文等當中選材,既注意把握思想性、科學性和可信性,又較好地突出針對性、生動性和可讀性。為此,每章都設有五個板塊。第一板塊: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第二板塊:重要概念、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點;第三板塊:重點、難點及疑難問題解析;第四板塊:相關案例精選;第五板塊:理論聯系實際。本書理論部分內容凝練,重點突出;案例部分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融思想性、實用性和可讀性為一體。二是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政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就“概論”課來講,如何提高和強化。概論。課的實效性,讓其進入學生的。耳、腦、心。,使學生不僅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而且懂得為什么只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才能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指明方向。(1)理論聯系實際,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本書結合“概論”課程的特點,專門設計了。理論聯系實際。這一板塊,在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的同時,既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本身的內容為主體,旨在幫助學生在重大政治問題上明辨是非,又注重關注現實問題尤其是學生的思想實際,盡可能幫助學生了解應當用什么樣的思路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從就事論事、只關注現象形態(tài)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幫助學生學會科學認識和分析復雜的社會現象,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yǎng),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以學生為本,心系學生,循循善誘。在進行。概論。課的教育教學時,一定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采取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盡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特別是要根據學生的思想特點,根據所在學校和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用他們身邊生動鮮活的事例、喜聞樂見的語言、新穎活潑的形式對學生循循善誘,把理論講新、講活,變嚴肅為活潑,變深奧為淺顯,變枯燥為趣味盎然。這對學生政治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以及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的形成作用甚大。本書依據教材的章節(jié)結構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設置了諸多與理論相關的現實問題,以便學生在深化理論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教育和啟迪,真正做到學理論、懂理論、用理論三者的有機結合。從而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