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一文中曾分析道:“其要點在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傊杂小都t樓夢》出來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描寫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曹雪芹去世前修訂的幾次定本《紅樓夢》全部定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其最初流傳于世的抄本也都帶有脂硯齋的評語。但長期以來,更多地保留了曹雪芹的語言個性和思想鋒芒的脂評本只以抄本、影印等形式在較小的范圍內流傳,脂硯齋評語也多以單獨的評語輯本為主。為使高居象牙塔的脂評本走入普通讀者的生活,為此我們從現存十一二種脂評本中,精選最能反映曹雪芹《紅樓夢》原始面貌的乾隆甲戌(1754年)脂硯齋評本即甲戌本、乾隆己卯(1759年)冬月脂硯齋評本即己卯本、乾隆庚辰(1760年)秋月脂硯齋評本即庚辰本進行整理,奉獻給讀者一部簡便、可靠、囊括脂硯齋主要評語、可供普通讀者閱讀的脂評本。后四十回系高鶚續(xù)作,其版本主要程甲本和程乙本??紤]到清代最為流行的王希廉評本用程甲本,因此,后四十回我們選擇了程甲本作為底本,王希廉評語以雙清仙館本《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為據,但僅選擇了其回末評。全書配以清代人物仕女畫家改琦《紅樓夢人物畫譜》中的金陵十二釵圖畫,人物形象古雅、傳神。正文朱墨參差,提前預思回目動靜的回前總評,事后追念其文深意的回末評,不時點醒讀者的眉批,乃至眼光瞄準到行文最細微之處,點破文中之“眼”和“微旨”的夾批、側批,雖然多為寥寥數語,卻將曹雪芹在思想上的深刻寓意,敘述上的安排、穿插和對人物的塑造、刻畫揭示得淋漓盡致,使讀者可以充分領略小說的諸多奧秘。相信這個借鑒吸收先賢時彥研究成果的脂評本會讓普通讀者體會到閱讀經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