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已至的《和你一起的風景》,寫三個人之間的迷離感情,那種復雜微妙的心理寫得如此細致,還是令人驚嘆,內心的痛楚困擾刻畫得淋漓盡致。鸚鵡螺的《轉身為墻》試圖在睿智與反諷的語調中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青春年少,少不了玩世不恭,卻有著如此深摯的對人的感悟。小說中有這樣的句子:“這世上本就沒有什么不可改變,有的只是習慣。由這個人再轉向另外一個人。她不斷地轉身,不斷地回走,終于發(fā)現(xiàn),在她的對面,一直是一面冰冷的墻。已經設有回路,于是就與你相對終年?!边@樣的思辨,已經是令人驚嘆的少年老成了。邢穎《十分鐘年華老去》,敘事如夢如幻,那把木琴,令人想起馬爾克斯的那,條會飛的毛毯,或者哈利•波特的那把飛行的掃帚。能把生活的一種要跌落和要飛逝的感覺寫出,也頗有筆力。這種感覺充滿詩意:“這一天,我從睡夢中醒來,多少白色的花朵從碧綠的樹上飛下,多少的風在響動,多少顆太陽起起落落,該離開的,都已離開,一切飄逝,我知道,我已不再擁有那芳春的年華?!卑残∧摹镀扑樵?48上的盛夏繁花》則讓人感覺到她具有很好的講故事的才能,那種對敘述時間的把握和肯定,控制得十分出色。能把講故事者與故事的距離拉開,這已經有相當自覺的敘述意識。張牧笛的《仙境的節(jié)奏》,副題為“獻給那日漸迷亂的青春”。再次重現(xiàn)了童話式的情境:“我合上一扇開在光明里的,黑暗的門。光芒四處流竄,水仙的翅羽在黑暗中震顫,忽明忽滅,流落一地透明的塵埃?!毙睦淼奈⒚钆c敏感刻畫得楚楚動人?!?0后”的寫作充滿了反叛欲望,他們生長于中國深刻轉型的時期,從壓制性的環(huán)境中成長,那是中國的獨生子女教育還很不成熟,且完全延續(xù)了60年代的教育方式中成長的一代人,他們既被管制,也被寵愛。家長和社會在管制與寵愛之間找不到平衡點?!?0后”已經全然是獨生子女文化,經典的管制已經讓位給沒有條件的“寵愛”。“80后”的創(chuàng)傷性經驗已經不復存在,至少不那么深重。我當然無法據這幾篇文章得出“90后”寫作的特點如何如何的說法,不過還是可以做某些歸納:“90后”的寫作更多詩意,更多迷離的夢幻,轉身、仙境、童話式的意境、紫色和香氣等等,構成了他們文本中的美學要素。而友愛與孤獨感再一次在他們的寫作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并顯示出更加另類的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