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入門篇
第1章 引言
1.1 從“盒子里裝的是什么”談起
1.2 用未知數(shù)X定義的射線
1.3 無膠片照相技術
1.4 “要把西瓜切開才能看清楚”
1.5 傳統(tǒng)斷層成像技術
1.6 怎樣才能免除重疊圖像的干擾
1.7 歷史性的突破
1.8 現(xiàn)代工業(yè)CT實例
參考文獻
第2章 預備知識
2.1 數(shù)字化圖像
2.2 投影
2.3 理解圖像重建的概念
2.4 投影數(shù)據(jù)和正弦圖
2.5 與CT應用相關的幾個物理問題
2.5.1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2.5.2 不可抗拒的統(tǒng)計規(guī)律
2.5.3 部分體積效應
2.5.4 射線的多色性和硬化
參考文獻
第3章 工業(yè)CT的基本組成
3.1 工業(yè)CT常用的兩種掃描模式
3.2 工業(yè)CT系統(tǒng)常用的射線源
3.3 射線探測器和準直器
3.3.1 分立探測器
3.3.2 面探測器
3.3.3 準直器
3.4 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
3.5 掃描機械系統(tǒng)
3.6 計算機硬件和軟件
3.7 輔助系統(tǒng)(輔助電源和安全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第4章 工業(yè)CT系統(tǒng)的性能和指標
4.1 工業(yè)CT的性能參數(shù)概述
4.2 圖像對比度
4.3 點擴散函數(shù)和調制傳遞函數(shù)
4.3.1 點擴散函數(shù)對CT圖像的影響
4.3.2 調制傳遞函數(shù)對CT圖像的影響
4.4 噪聲對CT圖像的影響
4.5 CDD曲線
4.6 偽像概述
4.7 工業(yè)CT系統(tǒng)的驗收和指標測定
4.7.1 檢測空間分辨率的傳統(tǒng)模體和方法
4.7.2 檢測密度分辨率的傳統(tǒng)模體和方法
4.7.3 圓盤法檢測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
參考文獻
第5章 工業(yè)CT的安裝、調試和使用
5.1 安裝安全注意事項
5.2 工業(yè)CT的安裝與預調
5.2.1 土建施工
5.2.2 主體設備機械安裝
5.2.3 主機設備電器安裝
5.2.4 機電系統(tǒng)冷運行
5.2.5 X射線機出束試驗和正式運行前的輻射安全檢查
5.2.6 探測器一準直器位置的進一步調整
5.3 工業(yè)CT系統(tǒng)的精細調整
5.3.1 探測器效率校正
5.3.2 DR掃描流程和工業(yè)CT各種掃描流程調試
5.3.3 旋轉中心位置的確定——薄壁圓筒法
5.3.4 旋轉中心在不同掃描位置下的校正
5.4 CT系統(tǒng)總體性能指標測定和功能調試
5.4.1 工業(yè)CT切層位置的確定
5.4.2 CT值的標準化處理和標定
5.4.3 功能調試和總體性能指標測定
5.5 工業(yè)CT運行操作
5.5.1 工業(yè)CT系統(tǒng)運行需要注意的事項
5.5.2 工業(yè)CT系統(tǒng)工作流程
5.6 工業(yè)CT的輻射安全措施
5.6.1 安全系統(tǒng)的構成
5.6.2 安全聯(lián)鎖及故障處理流程
5.7 工業(yè)CT測試結果的觀測
參考文獻
第6章 工業(yè)CT系統(tǒng)的選擇和設計
6.1 工業(yè)CT系統(tǒng)的兩類技術參數(shù)
6.2 空間分辨率和技術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
6.3 密度分辨率和技術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
6.4 選擇CT系統(tǒng)時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6.4.1 工件尺寸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
6.4.2 探測器尺寸及數(shù)量的選擇
6.4.3 測試技術指標時的技術條件
6.4.4 三維圖像重建和三維反演技術的應用
6.4.5 DR方法的有限檢測能力
6.4.6 掃描方式的選擇
6.5 工業(yè)CT系統(tǒng)設計舉例
參考文獻
中級篇
第7章 CT掃描數(shù)據(jù)采集技術
7.1 X射線在物質中的能量轉移
7.2 比釋動能和X射線強度的估算方法
7.3 輻射探測器
7.3.1 工業(yè)CT用輻射探測器的主要特點
7.3.2 工業(yè)CT常用輻射探測器
7.4 探測器效率
7.4.1 量子轉換效率
7.4.2 準直器
7.4.3 x射線在探測器陣列中的能量沉積
7.5 輻射探測器測量數(shù)據(jù)的預處理
7.5.1 射線源強度的校正
7.5.2 輻射探測效率器的能量響應特性的校正
7.6 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的電子電路
7.6.1 關于電子電路的基本考慮
7.6.2 電子電路的結構
參考文獻
第8章 工業(yè)CT圖像重建算法
8.1 預備知識
8.1.1 Radon變換
8.1.2 Fourier變換
8.1.3 中心切片定理
8.2 平行束投影的幾種重建算法
8.2.1 直接Fourier變換重建算法
8.2.2 濾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8.2.3 Radon反演算法
8.3 平行束投影的反投影濾波重建算法
8.3.1 一元函數(shù)的Hilbert變換
8.3.2 有限區(qū)間上的Hilbert逆變換
8.3.3 圖像的Hilbert變換
8.3.4 圖像的Hilbert變換圖像與投影的關系
8.4 扇束濾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8.4.1 扇束掃描幾何參數(shù)和坐標系統(tǒng)
8.4.2 扇束濾波反投影重建公式
8.5 RT掃描模式的反投影濾波重建算法
8.5.1 轉臺多次偏置的RT掃描模式
8.5.2 轉臺單側多次偏置的RT掃描的DBP公式
8.5.3 算法實現(xiàn)步驟
8.5.4 數(shù)值實驗
8.6 迭代重建算法
8.6.1 CT圖像重建離散模型
8.6.2 離散模型的常用求解方法
8.6.3 代數(shù)重建算法
8.6.4 優(yōu)化問題和:Richardson迭代算法
8.6.5 EM迭代算法
8.6.6 子集排序迭代算法
8.7 錐束CT重建算法簡介
參考文獻
第9章 計算機仿真與CT偽像
9.1 計算機仿真
9.2 計算機仿真在工業(yè)CT中的應用
9.3 仿真頭部模型和仿真數(shù)據(jù)的產生
9.4 物理相關性能的計算機仿真
9.5 CT偽像的仿真實驗
9.6 偽像形貌分類
參考文獻
第10章 CT相關技術
10.1 三維圖像的顯示(可視化)方法
10.1.1 基于等值面的體繪制
10.1.2 直接體繪制
第11章 相襯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