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國文化跨文化對話:第24輯

跨文化對話:第24輯

跨文化對話:第24輯

定 價:¥26.00

作 者: 樂黛云,錢林森 等主編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世界文化

ISBN: 9787214053107 出版時間: 2009-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33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跨文化對話》(24輯)本期集稿前夕,“跨文化對話暨叢刊創(chuàng)刊十周年慶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本刊亦特辟專輯以為紀念。樂黛云先生的訪談文章可讓我們明了(跨文化對話》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辦刊方針,其他各篇均為研討會上的發(fā)言,其中有對真正的“跨文化態(tài)度”的辨析,亦有中歐論壇實踐問題的探討:有對雜志十年歷程的回溯,亦有對建立學科的設想。不同角度的討論背后,則是對人類存有普世價值的信心。要而言之,是回顧,也是前瞻,其意亦正如魯迅先生為《莽原》所擬發(fā)刊詞中所云——“忠于現(xiàn)世,望彼將來”。

作者簡介

暫缺《跨文化對話:第24輯》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卷首語
紀念《跨文化對話》創(chuàng)刊十周年
譚軍武 東海西海心理攸同——記“跨文化對話暨叢刊創(chuàng)刊十周年慶國際研討會”
樂黛云/昂智慧 《跨文化對話》創(chuàng)刊十周年答問
湯一介 尋求文化中的“普世價值”
 錢林森 《跨文化對話》:十年中歐知識界思考對話的平臺
 陳越光 對《躊文化對話》的期待——站在2018年
 樂黛云 當今的跨文化對話——中國視野
 [法]皮埃爾·卡藍 默除了和睦相處,我們別無選擇
 [法]米歇爾·蘇蓋 他者的智慧:在需要共同管理的世界中尊重文化差異
 余斌 對話,不僅僅是理論
 [法]陳力川 何謂“跨文化態(tài)度”?
 [法]金絲燕 跨文化研究學科建設
紀念王元化
 王元化[美]林毓生 王元化、林毓生對話錄
 童世駿 拉赫瑪尼諾夫音樂中的鐮刀斧頭——憶王元化先生
 胡曉明 相遇于遙遠的天邊——在王元化先生追思會上的發(fā)言
 錢林森 緬懷遠去的智者——王元化先生與《跨文化對話》二三事
前沿碰撞
 [法]安托萬·當尚 生存于不可預知的未來:多元化時代的苦果與文明的藥方
 葉舒憲 神話智慧與文明反思——文化尋根的哲學話語之由來
 周寧 俄羅斯思想中的“中國”
 圓桌筆談:中外文學交流史研究——觀念與方法
主持人語
 嚴紹璗 中外文學交流史:比較文學研究中的基礎性學術——關于文學交流史研究的通訊
 宋炳輝 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的準備與可能
 葛桂錄 亟待加強中外文學關系史料學研究
 王向遠 中外文學關系研究與中國比較文學“跨文化詩學”的特性
 車槿山 從作品到文本——談中外文學關系研究的一個維度
 錢林森 中外文學關系史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再思
 周寧中 外文學交流史:從影響研究、平行研究剄“問性研究”
說東道西
 [法]查理·莫隆 馬拉美與“道”
 車琳 淺論馬拉美與中國古典詩歌
 謝金蓉 影響美國新詩運動的第一繆斯:朱笛特·戈蒂耶的《玉書》在美目的接受
 鄒蘭芳 尋找理性的蘇非——思·詩意·知
 夏露 越南近現(xiàn)代寫自傳的第一人——潘佩珠及其《潘佩珠年表》初探
序跋·書評
 史忠義 跨文化對話是當代哲學的重要命題——兼評《他者的智慧》
 張輝 政治是能夠逃離的嗎?——重讀阿倫特《黑暗時代的人們》
 [法]胡若詩 《情詩百首》序
 楊建國 身份的極限與歷史的內(nèi)觀——納丁·戈迪默和她的短篇小說集《貝多芬是1/16黑人》
信息窗
 北師大教授曹衛(wèi)東法蘭克福獲文學獎
 歐盟跨文化研究院科學理事會擴大會議召開
 華東師范大學一康奈爾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