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道論

道論

道論

定 價:¥38.00

作 者: 楊國榮 著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楊國榮著作集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1767733 出版時間: 2009-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20 字數:  

內容簡介

  與形而上學相融而相合的,當然不僅僅限于理論理性層面的認識論、邏輯學,廣而言之,形而上學與實踐理性層面的價值論、倫理學等等,同樣并非彼此懸隔。前文已提及,從道德的基礎,到價值判斷的根據,從審美活動的對象與主體,到哲學層面的終極關切,都內在地滲入了形而上學的視域??梢哉f,形而上學既致力于回歸存在的統(tǒng)一,又聯(lián)結了智慧之思的不同向度,從而在雙重意義上體現了哲學以求“通”為指向的內在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近代以來,特別是20世紀以來,隨著對作為存在理論的形而上學的質疑、拒斥,哲學似乎越來越趨向于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哲學家相應地愈益成為“專家”;哲學的各個領域之間,也漸漸界限分明甚至壁壘森嚴,哲學本身在相當程度上則由“道”而流為“術”、由智慧之思走向技術性的知識??档略凇都兇饫硇耘小分性鴱娬{了智慧對于哲學的重要性:“哲學惟一的急務(sole preoccupation)是智慧。”這一看法頗有意味,它從一個方面表明,康德已以其哲學家的敏銳,注意到了智慧在近代(包括他自己所處的時代)被遺忘的趨向。這一狀況在康德之后似乎更趨嚴重,而哲學之求其“通”的品格則相應地每每被遮蔽。以此為背景,重新確認形而上學所體現的哲學之求“通”的走向,無疑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作者簡介

  楊國榮,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諸暨人。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際儒聯(lián)理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等校的客座教授,美國比較哲學雜志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編委。先后在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從事學術研究。已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其中10部同時出版于海外;在《中國社會科學》、Philosophy:East and West等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多種論著被譯為英、德、韓等文在國外出版與發(fā)表。

圖書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形上之域與存在的具體性
 一、存在之思與形上之域
 二、形而上學的抽象形態(tài)
 三、人與世界圖景
 四、存在之序
 五、時間、過程與歷史 
第二章 存在的價值之維 
 一、是什么與意味著什么
 二、價值和評價
 三、價值、規(guī)范與世界的變革
第三章 認識、存在與智慧
一、認識的本體論前提
二、“知”(knowing)與“在”cbeing)
三、知識客觀有效性的形上根據
四、知識、智慧與人之“在”
第四章 存在與方法
一、當然之則和必然之道
二、思維的秩序、行動的秩序與存在的秩序
三、理解與涵養(yǎng)
第五章 語言的形上內蘊
 一、以名指實和以名喻道
 二、解釋世界與變革世界
 三、語言與人
第六章 美的本體論意義
 一、審美秩序
 二、存在的完美
 三、美與自由
 四、美與真、善
第七章 道德與存在
 一、規(guī)范、義務與倫理關系
 二、道德主體
 三、行為情景與存在境域
 四、社會整合的道德前提
第八章 日常存在與終極關切
 一、日常生活與日常存在
 二、日常生活中的人
 三、已然與自在
 四、終極關切:存在的自覺
 五、極高明而道中庸
第九章 形上視域中的自由
一、存在的統(tǒng)一之境
二、自由與自因
三、自由的價值內涵
附錄哲學何為
后記
新版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