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杰作,原本僅五十五回?,F(xiàn)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其中最末一回為后人偽作。在第一回中,作者就開宗明義,把終身不愿為官,最后退隱山中的王冕作為品質高潔的代表,對那些讀書并能以孝事親的人士大加稱贊,試圖通過學習這些人物的活動體現(xiàn)“以禮樂俗”、“以德化人”的思想?!度辶滞馐贰穼懙氖恰叭辶帧敝巴馐贰?,它不是正史,不體現(xiàn)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寫世間真事”,窮極文人情態(tài),針砭時弊,諷喻世人。小說以生動形象的筆墨,塑了一群熱中科興、追求“功名富貴”的讀書人的形象,是一幅活生生的社會面貌圖。作者肯定了他所認為對的,批判了他認為丑惡的現(xiàn)象。書中所表現(xiàn)的是作者吳敬梓親身的所歷所聞,他看透了當時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會風氣,通過寫作《儒林外史》,對丑惡現(xiàn)實進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批判矛頭主要是針對以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從而揭示封建末世的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嚴重危機,同時也寄托了他看重文行出處、鄙視功名富貴的高尚情操,顯示出民主主義思想色彩。這在當時是具有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度辶滞馐贰肥俏覈膶W史上諷刺藝術達到最高峰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展現(xiàn)了一幅封建科舉時代的社會風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