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犯罪行為導論
犯罪理論的人性觀
犯罪學的觀點
犯罪行為的界定
聯(lián)邦調查局的報告系統(tǒng)
自我報告研究
被害調查
本書的焦點
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發(fā)展性因素
青少年司法簡史
青少年犯罪的定義
青少年犯罪的性質和范圍
校園犯罪
嚴重的青少年犯罪
社會冒險因素
心理冒險因素
智力與青少年犯罪
性別與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和矯治
總結和結論
第三章 犯罪行為的起源:生物因素
天生犯罪人
體型與犯罪
雙生子研究
收養(yǎng)研究
Eysenck的人格和犯罪理論弗
總結和結論
第四章 精神病態(tài):生物心理因素的一個研究焦點
歷史背景
行為描述
犯罪型精神病態(tài)
精神病態(tài)的心理測量
再犯率
治療和康復策略
女性精神病態(tài)
人種/種族差別
青少年精神病態(tài)
心理生理上的差異
精神病態(tài)者的童年
總結和結論
第五章 犯罪行為的起源:學習和情境因素
行為主義
社會學習理論
挫折引發(fā)犯罪
犯罪行為的情境促發(fā)和調節(jié)
總結和結論
第六章 犯罪與精神障礙
對精神疾病的界定
精神障礙與暴力犯罪
患有精神障礙的被告人和罪犯
作為特殊辯護的精神障礙
危險性與風險評估
總結和結論
第七章 人類的攻擊和暴力
攻擊的定義
攻擊理論
攻擊的認知模型
外顯和隱蔽的攻擊行為
環(huán)境因素
大眾傳媒的影響
被害者引發(fā)的攻擊行為
攻擊的生理因素
總結和結論
第八章 殺人、傷害與家庭暴力
定義
殺人犯罪的社會學相關因素
傷害的社會學相關因素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理論解釋
家庭暴力的終止
總結和結論
第九章 聚焦刑事殺人犯罪
調查方法
畫像
多重謀殺犯
系列謀殺犯
大宗謀殺犯
恐怖主義
一般暴力犯罪的心理因素
認知性自我調節(jié)和暴力
去個性化和群體暴力
總結和結論
第十章 性犯罪
性犯罪的相關立法
強奸
戀童癖
暴露癖
窺陰癖和戀物癖
對性罪犯的治療
總結和結論
第十一章 經濟犯罪、公共秩序犯罪和其他犯罪
入室行竊
盜竊與機動車盜竊
欺詐與盜用身份
商店行竊
賣淫
搶劫
白領與職務犯罪
網絡犯罪
劫持人質
縱火罪
爆炸案
總結和結論
第十二章 毒品與犯罪
毒品的主要種類
迷幻劑:大麻
興奮劑
麻醉劑毒品
鎮(zhèn)靜劑
總結和結論
第十三章 矯正心理學
矯正心理學的職業(yè)生涯
矯正系統(tǒng)
懲罰罪犯的社會考量
分類和預測
監(jiān)禁的心理效應
治療和康復
總結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