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總論
第1章 緒論
1.1 信息安全概述
1.1.1 什么是信息?
1.1.2 什么是信息安全?
1.1.3 信息安全的基本屬性
1.1.4 保障信息安全的三大支柱
1.2 信息安全涉及的法律問題
1.2.1 犯罪
1.2.2 民事問題
1.2.3 隱私問題
1.3 習題
第2章 立法、司法和執(zhí)法組織
2.1 立法
2.1.1 立法權
2.1.2 立法組織與立法程序
2.1.3 立法權等級
2.1.4 我國立法體制的特點
2.1.5 有關國家的立法組織與立法程序
2.2 司法組織
2.2.1 我國的司法組織
2.2.2 美國的司法組織
2.2.3 日本的司法機構
2.3 執(zhí)法組織
2.3.1 我國的執(zhí)法組織
2.3.2 美國的執(zhí)法組織
2.4 習題
第3章 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法律規(guī)范
3.1 概述
3.1.1 概念與特征
3.1.2 法律關系
3.2 我國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法律規(guī)范
3.2.1 我國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法律規(guī)范的體系
3.2.2 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法律規(guī)范的基本原則
3.2.3 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法律規(guī)范的法律地位
3.3 習題
第二部分 信息安全法律法規(guī)
第4章 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相關法律法規(guī)
4.1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4.1.1 《條例》的宗旨和法律地位
4.1.2 《條例》的適用范圍
4.1.3 《條例》的主要內容
4.2 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4.2.1 制定《辦法》的宗旨
4.2.2 《辦法》的適用范圍和調整對象
4.2.3 《辦法》的主要內容
4.3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試行)
4.3.1 制定《等級保護管理辦法》的目的
4.3.2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概念
4.3 3 確定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的基本原則
4.3.4 《等級保護管理辦法》的主要內容
4.4 習題
第5章 互聯網絡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guī)
5.1 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guī)定實施辦法
5.1.1 制定《實施辦法》的目的
5.1.2 制定《實施辦法》的意義
5.1.3 國際聯網的相關定義
5.1.4 與信息安全管理相關的條款
5.1.5 處罰條款
5.2 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5.2.1 《決定》的目的
5.2.2 界定違法犯罪行為
5.2.3 行動指南
5.3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管理條例
5.3.1 制定本條例的目的
5.3.2 本條例的適用范圍
5.3.3 管理職權
5.3.4 開辦條件和程序
5.3.5 與信息安全相關的條款
5.3.6 處罰條款
5.4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5.4.1 制定本辦法的目的
5.4.2 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含義與分類
5.4.3 不同信息服務的管理辦法
5.4.4 互聯網信息服務應具備的條件
5.4.5 經營者的權利和義務
5.4.6 監(jiān)督管理
5.4.7 處罰條款
5.5 互聯網安全保護技術措施規(guī)定
5.5.1 制定本規(guī)定的目的
5.5.2 相關概念的定義
5.5.3 總體要求
5.5.4 具體保護技術措施和要求
5.5.5 公安機關的職責
5.6 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
5.6.1 制定本辦法的目的
5.6.2 本辦法的適用范圍及相關概念
5.6.3 管理要求
5.6.4 電子郵件服務提供者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
5.6.5 電子郵件服務使用者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
5.6.6 對相關舉報的處理
5.6.7 罰則
5.7 習題
第6章 其他有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
6.1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檢測和銷售許可證管理辦法
6.1.1 目的與定義
6.1.2 銷售許可證制度
6.1.3 檢測機構的申請與批準
6.1.4 安全專用產品的檢測
6.1.5 銷售許可證的審批與頒發(fā)
6.1.6 罰則
6.2 有害數據及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
6.2.1 有害數據的定義
6.2.2 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
6.2.3 傳播、制造有害數據及病毒違法行為的查處
6.3 習題
第7章 依法實踐保障信息安全
7.1 重點單位和要害部位信息系統安全管理
7.1.1 概述
7.1.2 安全管理
7.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7.2.1 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原則
7.2.2 企事業(yè)單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7.2.3 網吧安全管理制度
7.2.4 學校的計算機網絡安全制度
7.2.5 網絡安全管理員的職責
7.2.6 校園網計算機用戶行為規(guī)范
7.2.7 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7.3 習題
第三部分 信息安全標準
第8章 我國的信息安全標準
8.1 概述
8.1.1 標準的定義
8.1.2 標準的分級和分類
8.1.3 信息安全標準
8.2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簡介
8.2.1 GB/17859-1999
8.2.2 GA/T390-2002
8.2.3 GA/T391-2002:
8.2.4 GA/T387-2002
8.2.5 GA/T388-2002
8.2.6 GA/T389-2002
8.3 GB17859-1999《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準則》
8.3.1 安全保護的五個等級及適用范圍
8.3.2 對所涉及術語的定義
8.3.3 五個等級的具體劃分準則
8.3.4 五個等級保護能力的比較
8.4 GA/T390-2002《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通用技術要求》
8.4.1 標準的適用范圍
8.4.2 術語和定義
8.4.3 標準的主要內容
8.5 GA/T391-2002《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要求》
8.5.1 本標準的適用范圍
8.5.2 術語和定義
8.5.3 信息系統安全管理概述
8.5.4 安全等級信息系統的管理要求
8.5.5 安全管理等級要素
8.6 其他信息安全標準
8.6.1 GA163-1997《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分類原則》
8.6.2 GB9361-88S《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
8.7 習題
第9章 信息安全國際標準
9.1 國際標準體系簡介
9.1.1 國際標準ISO/IEC
9.1.2 美國信息安全管理標準體系
9.1.3 英國信息安全管理標準體系
9.2 BS 7799《信息安全管理標準》
9.2.1 BS 7799簡介
9.2.2 BS 7799的發(fā)展歷程
9.3 ISO/IEC 17799:2005
9.3.1 ISO/IEC 17799:2005概述
9.3.2 ISO/IEC 17799:2005的適用范圍
9.3.3 涉及的術語及其定義
9.3.4 ISO/IEC17799:2005的基本結構
9.3.5 信息安全方針
9.3.6 信息安全組織
9.3.7 資產管理
9.3.8 人力資源安全
9.3.9 物理與環(huán)境安全
9.3.10 通信和運作管理
9.3.11 訪問控制
9.3.12 信息系統的獲取、開發(fā)及維護
9.3.13 信息安全事故管理
9.3.14 業(yè)務連續(xù)性管理
9.3.15 符合性
9.4 ISO/IEC 27001:2005
9.5 習題
附錄 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定級指南(報批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