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起源于印度,是印度六大派系中的一派。瑜伽是梵文yoga一詞的音譯,引申為“聯系”“結合”、“心的統(tǒng)一”等含義,我國舊譯為“道”、“禪”,現代西方叉譯為“沉思”、“超覺”、“靜坐”。如果下個定義的話,瑜伽是自我和原始動因的結合或一致:簡單講,“寧靜”即是瑜伽,各種瑜伽體系的終極目的都是幫助人們達到這種境界。在500多年前的印度,一群瑜伽修行者靜靜地坐在印度喜馬拉雅山麓地帶的原始森林中,他們發(fā)現與廣大無垠的宇宙以及大自然相比“我”是多么地微不足道。他們在審視自我的渺小,以及由此產生的痛苦和煩惱,同時思索著痛苦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才能消除這些痛苦,使自己獲得安寧。在靜靜的冥想中他們發(fā)現人心是向外的,常常受到外界的干擾而紊亂不安。當人能把浮躁不安的心和真實的自我聯結在一起的時候,就會醒悟到本來的自我,會有與宇宙的存在渾然一體的感覺,此時自我的心才會獲得永恒的安寧。瑜伽的修行者在鍛煉身心時無意間發(fā)現各種動物患病時能不經過任何治療而自然痊愈。因此,他們就開始學習、模仿各種動物的姿勢進行自我身體的鍛煉,結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漸漸產生了體位法的鍛煉,隨后為調整紊亂浮動的氣息又產生了調息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