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主體形而上學批判與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

主體形而上學批判與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

主體形而上學批判與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

定 價:¥19.00

作 者: 劉金萍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0479826 出版時間: 2009-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22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主體形而上學批判與馬克思哲學“主體性”思想》深入西方哲學與馬克思哲學發(fā)展史的內在理窟與思想脈絡,結合現(xiàn)當代哲學界關于主體性問題的研究成果,闡明馬克思哲學在“主體性”問題上的獨特立場和基本觀點,表明馬克思哲學超越了包括近代主體形而上學在內的整個西方傳統(tǒng)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確立了一種具體的、歷史的、唯物的、復調的、鮮活的真實主體性,而非抽象的、靜止的、思辨的、單調的、凝固的偽主體性;馬克思哲學據(jù)此在對傳統(tǒng)主體形而上學的解構過程中重構了主體性,完成了對傳統(tǒng)主體概念的批判和揚棄。

作者簡介

  劉金萍,女,1979年生,山東文登人。2002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哲學系,獲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哲學系,獲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哲學系,獲博士學位?,F(xiàn)為魯東大學政法學院講師,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篇。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主體形而上學批判:當代哲學的一個重大理論課題
第一節(jié) 主體性與主體形而上學
1.何為主體性
2.主體形而上學的內涵
第二節(jié) 主體形而上學與“主體性”的困境
1.單向化的主體性
2.實體化的主體性
3.非歷史化的主體性
第三節(jié) 當代哲學對主體形而上學的批判
1.主體性的黃昏——一種消解主體性的態(tài)度
2.主體性的黎明——一種重建主體性的態(tài)度
第四節(jié) 馬克思哲學的獨特立場:具體主體性的建構
第二章 “實踐活動”中的人及其對“單向化主體性”的超越
第一節(jié) 主體形而上學視域里的“單向化主體性”
1.單向化主體性及其“單極化”原則
2.“單極化”原則及其“知性化”思維方式
第二節(jié) 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現(xiàn)實的人
1.從“感性存在”的人到“感性活動”的人
2.作為否定性統(tǒng)一體的“現(xiàn)實的人”
第三節(jié) 實踐觀點對“知性化”原則的超越
1.實踐:一種功能統(tǒng)一性活動
2.實踐與“現(xiàn)實生活世界”的形成
第三章 “社會關系”中的人及其對“實體化主體性”的超越
第一節(jié) 主體形而上學視域中的“實體化主體性”
1.實體化主體性及其“對象性”邏輯
2.“對象性”邏輯及其“意識內在性”
第二節(jié) 社會關系中的現(xiàn)實個人
1.人是一種社會存在物
2.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
3.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第三節(jié) “社會關系”中的人對“對象性”原則的超越
1.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
2.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人與人的統(tǒng)一
3.社會統(tǒng)一性的重建
第四章 “歷史生成”中的人及其對“非歷史主體性”的超越
第一節(jié) 主體形而上學視域中的“非歷史主體性”
1.非歷史主體性及其人的“超歷史性”
2.人的超歷史性與“非歷史性”原則
第二節(jié) 人的生成本性與人的歷史性
1.人的歷史生成性
2.人全面發(fā)展的歷史性
第三節(jié) 歷史性的人對“非歷史性”原則的超越
1.以歷史為載體的主體
2.人的主體性與歷史的互動
第五章 主體形而上學批判與馬克思的哲學變革
第一節(jié) 哲學范式的轉換:從“意識哲學”到“實踐哲學”
第二節(jié) 主體性的重構:從“抽象主體性”到“具體主體性”
第三節(jié) 人的重新理解:從“現(xiàn)成的人”到“生成的人”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