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第一章 主體形而上學批判:當代哲學的一個重大理論課題
第一節(jié) 主體性與主體形而上學
1.何為主體性
2.主體形而上學的內涵
第二節(jié) 主體形而上學與“主體性”的困境
1.單向化的主體性
2.實體化的主體性
3.非歷史化的主體性
第三節(jié) 當代哲學對主體形而上學的批判
1.主體性的黃昏——一種消解主體性的態(tài)度
2.主體性的黎明——一種重建主體性的態(tài)度
第四節(jié) 馬克思哲學的獨特立場:具體主體性的建構
第二章 “實踐活動”中的人及其對“單向化主體性”的超越
第一節(jié) 主體形而上學視域里的“單向化主體性”
1.單向化主體性及其“單極化”原則
2.“單極化”原則及其“知性化”思維方式
第二節(jié) 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現(xiàn)實的人
1.從“感性存在”的人到“感性活動”的人
2.作為否定性統(tǒng)一體的“現(xiàn)實的人”
第三節(jié) 實踐觀點對“知性化”原則的超越
1.實踐:一種功能統(tǒng)一性活動
2.實踐與“現(xiàn)實生活世界”的形成
第三章 “社會關系”中的人及其對“實體化主體性”的超越
第一節(jié) 主體形而上學視域中的“實體化主體性”
1.實體化主體性及其“對象性”邏輯
2.“對象性”邏輯及其“意識內在性”
第二節(jié) 社會關系中的現(xiàn)實個人
1.人是一種社會存在物
2.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
3.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第三節(jié) “社會關系”中的人對“對象性”原則的超越
1.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
2.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人與人的統(tǒng)一
3.社會統(tǒng)一性的重建
第四章 “歷史生成”中的人及其對“非歷史主體性”的超越
第一節(jié) 主體形而上學視域中的“非歷史主體性”
1.非歷史主體性及其人的“超歷史性”
2.人的超歷史性與“非歷史性”原則
第二節(jié) 人的生成本性與人的歷史性
1.人的歷史生成性
2.人全面發(fā)展的歷史性
第三節(jié) 歷史性的人對“非歷史性”原則的超越
1.以歷史為載體的主體
2.人的主體性與歷史的互動
第五章 主體形而上學批判與馬克思的哲學變革
第一節(jié) 哲學范式的轉換:從“意識哲學”到“實踐哲學”
第二節(jié) 主體性的重構:從“抽象主體性”到“具體主體性”
第三節(jié) 人的重新理解:從“現(xiàn)成的人”到“生成的人”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