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上古時代,詩、樂、舞三位一體而應用于社會生活的重要場合?!对娊洝肥侵袊钤绲囊徊吭姼杩偧杖肓俗晕髦艹跄甑酱呵镏腥~的三百余篇詩作,據說是經孔子整理的。先秦時期,人們把《詩經》當做一部政治、倫理、道德、文化修養(yǎng)的百科全書,廣泛應用于政治、外交活動中,人們對詩歌作用的認識也集中在對《詩經》的看法中?!对娊洝肥闱檠灾镜幕咎攸c中,言志的特征被特別強調出來?!霸娧灾尽钡摹爸尽保饕侵刚虘驯?,指詩歌所表現的與政教相聯系的人生態(tài)度和理想抱負。當時社會曾有獻詩諷諫說,把詩、樂等文藝作品看作是一種為政治良窳提供例證以達到改進政治目的之手段;又有觀詩知政說,認為可以從樂、詩去辨別政治優(yōu)劣、風俗好壞??鬃拥摹霸娊獭币彩菑娬{詩歌與政治教化之間的聯系。中國古代的詩歌和詩歌觀念,一開始就和社會政治有特別密切的聯系,這長遠地影響著詩發(fā)展的道路。戰(zhàn)國后期,楚國出現了偉大的詩人屈原,以他的詩為主,漢朝人輯有《楚辭》。《楚辭》雖是通過抒情而達到言志的目的,而其情其志,都以詩主人公的政治抱負和窮通出處為主調?!峨x騷》的基調是政治詩,屈原是愛國詩人,也是政治詩人。詩、騷的傳統(tǒng)都是重視詩的社會政治教化功能。中國古代的士,既是文化的傳承者,又以政治教化為己任,這兩方面是統(tǒng)一的。詩既是文化傳承的內容,又是政治教化的內容和手段?!对娊洝纷鳛槿寮摇拔褰洝敝唬瑸槭克貙W自不待言,詩的寫作也是儒士必備的修養(yǎng),甚至還列入科舉考試的科目。寫詩不是特殊的職業(yè),而是士大夫普遍的教養(yǎng)。許多大政治家、大官僚同時是大詩人,許多大詩人都有參與政治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欲望。前者如曹操、曹丕、曹植父子,自居易、韓愈、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諸人,后者如李白、杜甫、黃庭堅等輩。了無從政經歷的大詩人幾乎就沒有。詩與社會、政治如此密切結合的傳統(tǒng),規(guī)定了詩主流的內容核心和基本品格。“詩言志”的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下來,好詩必須是嚴肅而有關風化的,是能夠登大雅之堂的。詩歌的形式和韻律在不斷發(fā)展?!对娊洝反蠖嗍撬难砸痪?,隔句押韻,章節(jié)多重疊,語言富節(jié)奏感?!冻o》汲取楚國歌曲的新形式,從四言詩發(fā)展為句子長、音節(jié)多、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漢朝樂府民歌的形式多種多樣,句法有整齊的四言、五言,也有參差不齊的雜言,篇章也有長有短。在樂府民歌影響下,東漢文人開始采用五言的形式作詩,《古詩十九首》就是代表作。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占了主要地位。南北朝樂府民歌開辟了一條抒情小詩——五、七言絕句體的道路,當時鮑照就發(fā)展了的七言詩,到唐代蔚為大歡。南朝后期,由于聲韻學的興起,加上南北朝民歌和駢文的影響,逐漸出現了格律嚴整的“新體詩”,即現在所稱近體詩;不受近體詩格律束縛的稱“古體詩”。到唐初的沈儉期、宋之問,總結了齊梁以來格律詩創(chuàng)作的各種經驗,提出了成熟完整的五、七言律詩形式,五、七言律詩絕句遂在唐代大放異彩。律詩每首八句,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都有規(guī)定,中間四句麗兩對仗。絕八句只有四句,律絕在形式上等于半首律詩。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或排律。唐代是詩的黃金時代,鼎盛時期?!度圃姟匪站蛯⒔?萬首,題材廣泛,形式和風格豐富多彩,群星璀璨,成就輝煌,表現了我們民族偉大的氣魄和創(chuàng)造力,受到世界人民的珍愛。偉大詩人李白、杜甫、自居易,以及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韓愈、孟郊、李賀、杜牧、李商隱等人的華章,至今仍膾炙人口。宋代詩人把唐詩修筑的道路延長,疏鑿的河流加深,卻不曾開荒發(fā)現新天地。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等上承杜甫、自居易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進一步豐富了詩歌的題材和藝術,南宋詩人陸游、范成大等創(chuàng)作了許多愛國主義詩篇。元代以后,文學的主流轉向戲曲、小說,抒情體裁繼詞之后有曲的興起,詩的創(chuàng)作不逮唐宋,但仍然綿延起伏,代有名家,佳作不絕,清詩還略有振作,過渡到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