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根研究
1.誰改變了誰
2.學生的個性閱讀與教師的必要引導
——淺談個性閱讀教學中的三個基本問題
3.建設教學“原生態(tài)”文明
4.教師專業(yè)成長與教育敘事
5.教師:何以成為學習型
6.談模仿與創(chuàng)新
7.對討論式教學的探索
8.論新時期多元智力理論的凸現
——對新課程基礎理論的探索
9.不能貽誤對接受式學習的理論探索
10.“主導主體說”的發(fā)展與“雙主體說”
11.對小學階段自主、合作、探究的反思
12.論信息技術課中的“三原色”
13.對創(chuàng)新教育的概述
14.學校教育應重視“八商”的反饋與發(fā)展
15.新探閱讀之根一“無中生有”
16.對話閱讀教學中的“牽”
——牽著走的教學,留下來的就是老黃牛式的語文教育?
17.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閱讀教學變革的新認識及踐行分析
18.課堂互動
二、教學經緯
1.在鄉(xiāng)村的日子,我這樣走過
2.預設:我眼中的“早”字
3.語文教學的期待
——為什么學生學習語文多年仍舊無能?
4.觀念碰撞,作文教學讓學生三擱筆
5.在數學課中智慧的互換
6.管理好課堂中的“問”
7.新教鞭教育學理論:“利益驅動”
8.出錯,學生該怎樣做
9.四節(jié)“好課”
10.談新思維作文
11.要讓星星會說話
——理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12.數學智能開發(fā)的新支點
13.閱讀教學為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而教
14.附加題附加了什么
15.抓住數學的“根”去拓展
——探特級教師徐斌執(zhí)教《雞兔同籠》的教學理念
16.適時評價有時就是扶一把
17.游戲:教學的助推器
18.在課堂中積累幸福
——由一節(jié)數學課談起的
19.開放性趣味性延伸創(chuàng)新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題設計芻議
20.春天里的發(fā)現
21.站在閱讀教學的“拐點”處“啟蒙”與“啟道”
22.把語文的根抓住
23.與課堂教學中的舉手對話
三、課改傳身
1.做一個有頭有眼的教師吧
2.農村教師與城市教師一同成長
3.“名師被請進來”
——農村教師如何向名師學習
4.校長不妨學學木匠的眼光
5.紅臉彌勒黑口韋陀
6.向業(yè)務學習要質量
7.教師該如何面對新課改
8.我的桌面,我做主
——談教師網絡化專業(yè)發(fā)展中的三個基本問題
9.學名師上課不是“抄”
10.亮劍:爭做永久的首席
四、孩子為本
1.一棵小樹
2.教室外的窗戶上有個馬蜂窩
——談環(huán)保教育觀念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樹立
3.獨特的獎勵:用學生的名字命名
4.缺招時借我一雙慧眼
5.班主任如何寫評語
6.正確對待問題學生
7.做“補丁”變鮮花的魔術師
8.是否該對學生懲罰
9.個性培養(yǎng)中為何讓鷹成了雞
10.張揚動力因素醫(yī)治頑癥
11.“青蛙效應”與班集體管理
12.學生——教師正身的一面鏡子
13.剝皮的鉛筆和倒扣的碗
14.談幼兒合作中的目標設定
15.木頭人和會說話的石頭
——為什么孩子小的時候創(chuàng)新多?
16.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也曾是個不可造就之才
17.座位里的公平
18.對“強令”的頂撞
19.“問題學生”當老師真還行
20.好好保管著這1元錢
21.換只手高舉自信
五、反光鏡
1.是誰傷害了這個春天
2.給學校安全事故上好兩道“保險”
3.西部農村小學微機進校園應謹慎
4.優(yōu)質教育服務性收費是能推行的
5.“走穴”:讓名師成為了替罪羊
6.不拘一格先行“養(yǎng)”人才
——“硬重軟輕”局面如何才能改變?
7.校長為什么一定要上課呢
8.防裂變后的名校卡在“瓶頸”處
9.學生為什么不懂得感謝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