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主要內容
1.3 研究方法
1.4 創(chuàng)新點和局限性
1.5 論文基礎上的主要修改
上篇 大眾傳播心理距離理論與實務
第2章 傳播心理距離的理論依據
2.1 經典傳播理論中有關心理距離的觀點
2.1.1 心理距離與傳受之間的同質性和差異性
2.1.2 傳播關系與“距離的矛盾”
2.1.3 大眾傳播理論發(fā)展對心理距離認知的調整
2.1.4 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結合的三類觀點
2.2 文藝美學中有關心理距離的觀點
2.2.1 “和諧”與心理距離
2.2.2 “移情說”與“距離說”
2.2.3 接受美學中的心理距離
第3章 大眾傳播心理距離及與其他距離的關系
3.1 大眾傳播心理距離的界定
3.1.1 認知距離及其成因
3.1.2 情感距離及其成因
3.1.3 態(tài)度距離及其成因
3.2 大眾傳播心理距離與其他距離的關系
3.2.1 空間距離與心理距離的關系
3.2.2 社會距離與心理距離的關系
3.2.3 時間距離與心理距離的關系
第4章 不同媒介與受眾的心理距離剖析——麥克盧漢“熱媒介”與“冷媒介”悖論的開解
4.1 “熱媒介”與“冷媒介”悖論產生的原因
4.2 人身媒介心理距離分析——“冷”媒介悖論的開解
4.2.1 體態(tài)語
4.2.2 口語
4.3 印刷媒介心理距離分析——“熱”媒介悖論的開解
4.4 電子媒介心距離分析——“冷”媒介悖論的開解
4.4.1 電視
4.4.2 廣播
4.4.3 網絡
4.4.4 《理解媒介》——印刷版的電子媒介
4.5 重新部落化:尋求“感知參與”和“思維參與”的平衡
第5章 大眾傳播媒體吸納人際傳播的策略
5.1 報紙吸納人際傳播策略
……
第6章 大眾傳播適度距離策略
下篇 個案研究大眾傳播心理視角下的熱點事件分析
第7章 大眾傳播心理距離視角下的民生新聞——“南京零距離”現(xiàn)象剖析
第8章 大眾傳播心理距離視角下的電視主持傳播——基于“黃健翔解說門”事件的分析
第9章 “于丹現(xiàn)象”——從大眾傳播適度距離角度的解讀
第10章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