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縱橫談

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縱橫談

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縱橫談

定 價:¥25.00

作 者: 劉庭華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ISBN: 9787508728087 出版時間: 2009-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5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老子》涵義極豐,意蘊玄遠,讀者可以從多種角度去讀去解。如哲學家重其辯證思維,政治家重其理政治國方略,軍事家重其韜略思想,倫理家重其做人之道,醫(yī)藥家重其養(yǎng)生原理,等等。 劉庭華之解老,沒有采用單角度眼光,而是對《老子》做了綜合性的、多角度的解讀。他的解讀,當然是以學術研究為根基的,但卻又并非是純學理的,而是始終貫穿著一種精神,一個旨趣,即讀老解老是為了國家民族的昌盛而從《老子》中汲取智慧,汲取有益的思想資源,借用魯迅的話,就是:發(fā)思古之幽情,是為了現(xiàn)在。 作者將此書取名為《弱者之道》,表明他極為重視《老子》中屢出的這個“弱”字,表明他是以這個“弱”字作為主線來考察老子學說的方方面面的。這個書名,不如李零的《人往低處走》那么俗白有味,但一個“弱”字,卻更能精準地抓住《老子》的思想特征。

作者簡介

  劉庭華,江西南康市人,1949年生,1968年入伍,畢業(yè)于南開大學經(jīng)濟學系.歷任班長、文書、排長,軍事科學院軍史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大校軍銜,中國孫子兵法學會、抗日戰(zhàn)爭史學會常務理事和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獲第五屆全國“五個一工程”論文一等獎和軍隊優(yōu)秀專業(yè)技術人才崗位津貼獎?!V骸毒乓话耸伦冄芯俊?、《中國抗日戰(zhàn)爭論綱》、《中國局部抗戰(zhàn)史略》、《中國抗日戰(zhàn)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系年要錄·統(tǒng)計薈萃》、《毛澤東軍事思想史縱論》和《將帥的隱秘世界》、《謀略通鑒》、《新三十計》等。合著:《中華三經(jīng)》、《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3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5卷本) 獨創(chuàng)性地提出: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應從“九一八”算起,毛澤東軍事思想有三個理論來源等一 人生觀:學問首推馬克思,做人當如毛澤東 史學觀:彰善貶惡述往事,揚上善若水之道德;秉筆直書為良史,持抱樸守拙乃品格。

圖書目錄


前言
一、老子其人其書
(一)老子與《老子》簡介
(二)老子是孔子心目中非常受尊敬的老師,孔子向他請教“禮”
(三)孔子曾多次向老子請教“道”
二、“道法自然”與按科學規(guī)律辦事
(一)什么是道?“道”的內(nèi)涵、實質(zhì)和特點
(二)“無中生有”是唯物主義的哲學概念
(三)“道法自然”與按科學規(guī)律辦事
三、對立統(tǒng)一,相互依存與轉(zhuǎn)化
(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宇宙萬物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統(tǒng)一體
(二)禍福相倚——世間萬物都向自己的對立面轉(zhuǎn)化
(三)萬變不離其宗——宇宙萬物都處在運動、變化和發(fā)展之中
四、“無為而治"與以人為本、建立和諧社會
(一)無為而治——反對朝令夕改和大搞形象工程
(二)“無為而治”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
(三)情為民所系——“以百姓之心為心”
五、“不以兵強天下”與建立和諧世界-
(一)反對用戰(zhàn)爭手段逞強天下,或用于解決國家之間的爭端問題
(二)大小國家都要主動“謙下”,和諧相處
(三)老子“小國寡民”的社會構想,是“原始共產(chǎn)主義”社會模式的思想寄托
六、“不為天下先"——以退為進,后發(fā)制人的軍事戰(zhàn)略
(一)老子以“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的治國平天下理論,提出了以退為進的后發(fā)制人的軍事戰(zhàn)略
(二)后發(fā)制人的斗爭策略和方法
(三)實行后發(fā)制人軍事戰(zhàn)略的關鍵——選拔優(yōu)秀將帥,應具備不逞強、不激怒、不硬拼和謙虛團結人的德才
(四)后發(fā)制人戰(zhàn)略策略對中國歷代軍事思想的影響
(五)后發(fā)制人與毛澤東積極防御軍事戰(zhàn)略方針
七、“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與修身為本
(一)私欲乃罪惡之源——“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二)知足常樂,平安是?!耙娝乇?,少私寡欲”
(三)自律是為官之本——“不欲以靜,天下自正”
八、“柔弱勝剛強”與立身處世
(一)“柔弱勝剛強”的社會哲學意義
(二)向水學習做人的道理——上善若水:守柔、不爭、處下
(三)不以自我為中心——反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和逞強、逞能、逞勇
九、大氣做人,小細做事
(一)學江海為“百谷之王”
(二)推功攬過,以德報怨的心懷和品格——“能受國之垢,乃天下王”
(三)“毫末”與累土的力量
十、弱者之道——韜光養(yǎng)晦與隱忍待機
(一)老子的弱者之道
(二)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弱者生存發(fā)展之道
(三)欲取之,先予之
(四)驕兵必敗,哀兵常勝
十一、修道養(yǎng)生與健康長壽
(一)貴身——生命高于一切
(二)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順其自然: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三)養(yǎng)神的最佳狀態(tài)——致虛、守靜
(四)三無與四忘記
十二、《老子》與《周易》等文化典籍的歷史淵源
(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治之于其未亂”的居安思危思想與“危者使平,易者使傾”的憂患意識
(二)“不以兵強天下”與“師貞”和“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的正義戰(zhàn)爭觀
(三)“戰(zhàn)勝,以哀禮處之”與“師出以律”的賞罰嚴明的建軍思想
(四)“以奇用兵”與講求“師左次,無咎”的靈活用兵戰(zhàn)法
(五)“不爭而善勝”的“天網(wǎng)恢恢”與“眾允”和“大師克”,“相遇”的集中兵力協(xié)同作戰(zhàn)思想
(六)“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與選拔“能以眾正”的將帥的標準條件
(七)“用人之力”與“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的區(qū)別主從的瓦解俘虜策略
(八)謙下、不爭與“謙,亨,君子有終”
(九)柔弱勝剛強與“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附錄一:《老子》原文、譯文與評注
上篇:道經(jīng)
下篇:德經(jīng)
附錄二:《史記》中有關老子、莊子生平的節(jié)錄(原文與譯文)
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