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已取得共識。教師們普遍認為,由于以前計算機普及率不高。計算機的起源、發(fā)展等基礎知識作為一種計算機知識或文化就顯得比較重要。但在今天,高職院校學生大部分已在中學學習并具備了計算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加上計算機作為一門工具,其技能的形成應該通過工作過程的項目(或任務)練習達成,而非通過傳統(tǒng)的學科形式教學。因此,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及教材內容要及時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目前,雖然計算機應用的高職教材百花齊放,但翻開目錄,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以計算機的起源與發(fā)展作為開篇內容,讓人興味索然。因此,如何編寫一本格式新穎、語言精練、引人人勝的以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為主,又兼顧計算機證書培訓的高職計算機教材,并得到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就變得非常重要,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途徑。本書的編寫充分體現了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參考了學生已有的計算機知識,以應用技能培養(yǎng)為主要教學目標構成了本書的主線。本書第一篇為教學方法:主要介紹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目標、任務驅動模式的教學方法;課前測試、了解學生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應用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方案。提倡學生通過自學來獲得基礎知識。建議在學生入校后進行計算機基本技能及知識的測試(本教材附測試題多套),如有條件,可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第二篇為自學方法:主要是針對學生已有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及目前該類知識的普及情況而創(chuàng)新設置的。由于計算機發(fā)展、結構、一般菜單的操作等常規(guī)性知識,學生已有基礎,教師不必再講授,可以作為學生自學內容,教師只進行答疑或根據需要進行精講。但作為考核內容,則須通過測試和結合考證培訓來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第三篇為項目教學:這是本教材的教學重點章節(jié)。將所有教學內容按項目進行分類,組織教學內容,講練結合,以加強學生應用能力和技能的培養(yǎng)。第四篇為考證培訓與自測練習:結合國家計算機考試大綱等組織相關測試內容,用于學生考證培訓和自我測試。通過針對性的強化培訓,使得學生達到國家計算機應用一級等級或高等院校計算機考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