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行政管理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與空間建設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與空間建設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與空間建設

定 價:¥59.00

作 者: 孫倩 著
出版社: 東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城市規(guī)劃·建筑學·園林博士文庫
標 簽: 公共管理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4117559 出版時間: 2009-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7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與空間建設》內容分三編。上編為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設管理制度,其內容有城市規(guī)劃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土地使用控制制度;中編為上海租界的城市公共空間規(guī)劃,其內容有道路計劃和路網結構,公園計劃和節(jié)點型開放空間結構;下編為上海租界街道空間的塑造,其內容有城市制度與街道空間,街道空間美學等?!渡虾=鞘泄补芾碇贫扰c空間建設》可供城市研究人員、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供城市建設管理人員及高等院校建筑學和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師生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與空間建設》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0 緒論
0.1 研究背景與目標
0.2 前人的研究
0.2.1 上海近代歷史研究
0.2.2 建筑學與城市規(guī)劃研究
0.2.3 本書的文獻研究途徑
0.3 研究內容與方法
0.3.1 研究內容
0.3.2 研究方法
0.3.3 編章組織
上編 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設管理制度
1 公共租界城市建設管理制度
1. 1租界基本制度
1.1.1 土地制度
1.1.2 政治制度
1.2 租界城市規(guī)劃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
1.2.1 1845年第一次土地章程
1.2.2 1854年第二次土地章程
1.2.3 1869年第三次土地章程
1.2.4 1898年土地章程的增訂——城市規(guī)劃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的完善
1.2.5 1907年土地章程的增訂——城市規(guī)劃管理制度的補充
1.2.6 其他法規(guī)和相關規(guī)定
1.3 公共租界城市建設計劃的制定
1.3.1 制度框架下的城市建設計劃
1.3.2 制度缺失環(huán)境下的界外道路計劃
1.4 公共租界城市建設計劃的實施
1.4.1 公、私利益協(xié)商中道路建設計劃實現(xiàn)單元的整合
1.4.2 公共空間與私人地產不同需求的矛盾及其解決
1.4.3 個體利益間的平衡原則對道路建設計劃的調整
1.5 南市和國民政府的征地和城市建設
1.5.1 傳統(tǒng)公共領域在道路建設中的作用
1.5.2 現(xiàn)代西方制度和傳統(tǒng)社會習俗雙重影響下的城市建設法規(guī)
1.5.3 國民政府城市規(guī)劃中的公權力運作
本章綜述
2 土地使用控制制度
2.1 區(qū)劃的歷史和理念
2.2 公共租界區(qū)劃制度的探索與現(xiàn)實
2.2.1 對城市分區(qū)的早期需求
2.2.2 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工部局對區(qū)劃制度的探索
2.2.3 交通委員會的功能分區(qū)規(guī)劃
2.2.4 區(qū)劃的真正障礙——經濟發(fā)展階段的局限
2.3 法租界的土地使用控制法規(guī)
2.4 兩租界土地使用控制的比較研究
2.4.1 兩租界土地使用控制的對比
2.4.2 兩租界土地使用控制之差異形成的原因
2.4.3 土地使用控制之下的街道空間
2.5 土地利用制度的實施特例——法租界公館馬路
2.5.1 公館馬路柱廊章程
2.5.2 章程的社會、經濟關聯(lián)分析
本章綜述
中編 上海租界的城市公共空間規(guī)劃
3 道路計劃和路網結構
3.1 租界初期路網結構演變的特征——謹慎的方格網和突進的發(fā)展軸
3.1.1 《土地章程》——繼承而來的方格網
3.1.2 南京路——發(fā)展軸的出現(xiàn)
3.1.3 19世紀60年代小刀會和太平天國戰(zhàn)爭期間
3.1.4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方格網的加密與發(fā)展軸間的填充
3.2 19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20年代公共租界道路計劃
3.2.1 19世紀中后期的道路計劃——以虹口為例
3.2.2 20世紀初的道路計劃發(fā)展歷程
3.2.3 1917年以后的道路計劃
3.2.4 1926年交通委員會的城市交通綜合規(guī)劃
3.3 法租界道路計劃
3.3.1 初期路網的形成
3.3.2 20世紀的道路計劃
3.4 “大上海計劃”、“市中心區(qū)域計劃”及其思想背景
3.4.1 現(xiàn)代城市規(guī)劃理論、民族復興內涵和進步資產階級的理性主義
3.4.2 中產階級的全新市中心
本章綜述
4.公園計劃和節(jié)點型開放空間結構
4.1 公共活動空間的起源——公共體育場
4.1.1 公共體育場和公共事業(yè)基金的歷史
4.1.2 公園和開放空間建設機構
4.1.3 有關公共體育場的公共性意識的演變
4.1.4 公共體育場在城市空間形態(tài)網絡中的作用
4.2 20世紀初至30年代的公共租界大型公園計劃
4.2.1 虹口公園——策劃、購地、移交、擴張
4.2.2 西區(qū)公園計劃
4.2.3 濱江公園——周家嘴公園
4.2.4 大型公園計劃的決策依據(jù)
4.3 30年代后的公共租界中小型公園和游戲場地計劃
4.3.1 可得地產決定的公園計劃
4.3.2 1931年公園和開放空間報告及公園計劃
4.3.3 城市規(guī)劃理念在中小型公園規(guī)劃中的體現(xiàn)和局限
4.4 公共租界市政公共活動中心計劃
4.4.1 20年代市政中心的最初構想
4.4.2 30年代租界社會對市政中心的認識
4.4.3 市政中心計劃的結局及其原因分析
本章綜述
下編 上海租界街道空間的塑造
5 街道空間的設計控制和管理
5.1 公共租界建筑章程中的公共空間規(guī)定
5.2 法租界相關章程中的公共空間規(guī)定
5.3 公共租界協(xié)議中的公共空間章程及其實施——以建筑高度控制為例
5.3.1 最初的高度控制(1903-1916年)
5.3.2 有關開發(fā)權的協(xié)議——1916年以后特別地段的高度控制
5.3.3 對使用者密度的控制——20年代末的高度控制
本章綜述
6 制度背景下的街道空間美學
6.1 公共租界典型街道空間——以外灘街區(qū)為例
6.1.1 街墻
6.1.2 街角
6.1.3 建筑學追求與城市的秩序
6.2 法租界“霞飛路一貝當路”空間軸線上巴洛克城市空間的理想和現(xiàn)實
6.2.1 “巴洛克式”平面上的空間界面
6.2.2 霞飛路的公共性
6.2.3 霞飛路最終形態(tài)的成因分析
6.3 個案中街道空間美學的實現(xiàn):工部局與公董局的兩個“市政廣場
6.3.1 工部局市政廣場——福州路、江西路路口廣場
6.3.2 最初的圓形廣場計劃
6.3.3 路口平面計劃的幾次調整
6.3.4 建筑體型和高度控制
6.3.5 廣場形態(tài)控制與公眾利益維護的平衡
6.3.6 法租界公共廣場的柱廊規(guī)定
本章綜述
結語
(一)城市規(guī)劃、控制和管理的發(fā)展與公共空間形態(tài)特征
(二)城市規(guī)劃與城市建設管理制度的關系
(三)城市建設管理制度影響下的公共空間
附圖
附錄1-A 上海各租界的設立及界域變化
附錄1-B 上海華界市政沿革
附錄1-C 法租界征地制度的發(fā)展
附錄2-A 公共租界“妨害”控制
附錄2-B 法租界建筑類型控制和土地使用控制各章程
附錄3-A 1894年工部局道路計劃(英租界部分)
附錄3-B 公共租界道路計劃相關數(shù)據(jù)
附錄3-C 洋涇浜和泥城浜的填浜筑路
附錄3-D 部分公共租界交通數(shù)據(jù)
附錄3-E 1930年公共租界各區(qū)人口密度圖局部
附錄3-F 1874年法租界道路拓寬計劃
附錄4 工部局以及公眾對于市政中心計劃的討論
參考書目
圖版來源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