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金屬學、金屬工藝磨料、磨具與磨削技術

磨料、磨具與磨削技術

磨料、磨具與磨削技術

定 價:¥68.00

作 者: 李伯民,李清 編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金屬學與金屬工藝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22058096 出版時間: 2010-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1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磨料、磨具與磨削技術》全面介紹磨料、磨具與磨削技術。磨削是用磨半斗或磨具去除材料的加工方法。磨料、磨具是磨削加工的工具。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求的多品種、多功能、高精度、高品質、高度自動化技術設備的開發(fā)和制造,促進了先進制造技術的發(fā)展。磨削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中的重要領域,是現(xiàn)代制造業(yè)實現(xiàn)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最有效、應用最廣的制造技術,磨削加工占機械加工總量的30%~40%,在眾多產業(yè)部門得到廣泛應用?!赌チ?、磨具與磨削技術》系統(tǒng)論述了磨料的結晶原理、性能及生產工藝,各類磨具特性及生產工藝,磨削原理及各種磨削工藝技術;《磨料、磨具與磨削技術》還對傳統(tǒng)磨削領域的實用技術進行介紹,并對磨削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及新開發(fā)的技術進行重點論述,具有實用性、實踐性強的特點?!赌チ稀⒛ゾ吲c磨削技術》可供廣大機械加工、材料加工企業(yè)及研究部門工程技術人員、技術工人學習磨料、磨具、磨削技術使用,還可作為相關大專院校機械制造專業(yè)、材料加工專業(yè)和磨料、磨具專業(yè)在校師生的教學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暫缺《磨料、磨具與磨削技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磨料
1.1 概述
1.1.1 磨料定義
1.1.2 磨料分類及代號
1.1.3 磨料應具有的基本性能
1.1.4 磨料的粒度
1.1.5 普通磨料的化學成分
1.2 氧化物(剛玉)系磨料
1.2.1 剛玉系磨料
1.2.2 剛玉磨料晶體結構與相圖
1.2.3 鋯剛玉的晶體結構與相圖
1.2.4 剛玉磨料的生產工藝
1.3 碳化物系磨料
1.3.1 碳化硅的晶體結構及相圖
1.3.2 碳化硅磨料的生產工藝
1.3.3 碳化硅制粒加工
1.4 金剛石磨料
1.4.1 金剛石分類及牌號
1.4.2 金剛石的性質
1.4.3 金剛石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能
1.4.4 金剛石電子結構和晶體結構
1.4.5 金剛石生長過程——合成機理
1.4.6 人造金剛石的合成裝置與原料
1.4.7 人造金剛石合成工藝
1.5 立方氮化硼磨料
1.5.1 立方氮化硼的組成、結構和性質
1.5.2 氮化硼的pT狀態(tài)圖
1.5.3 合成CBN的原料
1.5.4 CBN合成工藝、提純及檢測
第2章 磨具
2.1 磨具結構與特性
2.1.1 磨具的分類
2.1.2 磨具的結構
2.1.3 磨具的硬度
2.1.4 磨具結合劑
2.1.5 磨具的組織
2.1.6 磨具形狀尺寸
2.1.7 磨具的強度
2.1.8 磨具的靜平衡度
2.2 陶瓷結合劑磨具
2.2.1 陶瓷磨具的原材料
2.2.2 陶瓷結合劑的主要性能
2.2.3 結合劑的選擇
2.2.4 陶瓷結合劑原料配方設計
2.2.5 陶瓷磨具的成形
2.2.6 磨具坯體干燥與粗加工
2.2.7 磨具的焙燒
2.2.8 磨具制品的加工與檢驗
2.2.9 特種磨具
2.3 樹脂結合劑磨具
2.3.1 樹脂結合劑原材料
2.3.2 樹脂結合劑配方設計
2.3.3 樹脂磨具配混料工藝
2.3.4 樹脂磨具成形工藝
2.4 橡膠結合劑磨具
2.4.1 橡膠磨具的原材料
2.4.2 橡膠磨具的配方
2.4.3 橡膠結合劑的原料加工準備
2.4.4 成形料的配制
2.4.5 橡膠磨具成形
2.4.6 橡膠磨具硫化
2.5 金屬結合劑超硬磨具
2.5.1 燒結金屬結合劑超硬材料磨具
2.5.2 電鍍金屬結合劑超硬材料磨具
2.5.3 單層高溫釬焊超硬材料磨具
2.6 涂附磨具
2.6.1 涂附磨具原材料
2.6.2 黏結機理與黏結劑配方
2.6.3 膠的涂附
2.6.4 植砂
2.6.5 干燥與固化
2.6.6 涂附磨具產品轉換工序
2.7 磨具的選擇和使用
2.7.1 普通磨具的選擇與使用
2.7.2 超硬磨具的選擇與使用
2.7.3 涂附磨具的選擇與使用
第3章 磨削原理
3.1 磨削過程的特點及切屑形成
3.1.1 磨削的切削刃形狀與分布
3.1.2 磨削的特點
3.1.3 磨粒的切削作用與磨削過程
3.1.4 磨屑的形成
3.1.5 砂輪的有效磨刃數(shù)
3.2 表征磨削過程的磨削要素
3.2.1 接觸弧長和磨削長度
3.2.2 磨粒磨削的磨屑厚度
3.2.3 砂輪的當量直徑
3.2.4 磨削比
3.2.5 被磨材料的磨除參數(shù)
3.3 磨削力
3.3.1 磨削力的意義
3.3.2 磨削力的理論公式
3.3.3 磨削力的尺寸效應
3.3.4 磨削力的測量與經驗公式
3.4 磨削溫度
3.4.1 磨削熱的產生與傳散
3.4.2 磨削區(qū)溫度分布的理論解析
3.4.3 斷續(xù)磨削時工件表面層溫度解析
3.4.4 緩進給強力磨削的溫度分布特征
3.4.5 磨削溫度的測量
第4章 砂輪的磨損與修整
4.1 砂輪的堵塞
4.1.1 砂輪堵塞的形貌
4.1.2 砂輪堵塞的形成機理
4.1.3 影響砂輪堵塞的因素分析
4.2 砂輪的磨損
4.2.1 砂輪磨損的形態(tài)與原因
4.2.2 砂輪磨損的特征
4.3 砂輪磨損的檢測
4.3.1 滾動復印法
4.3.2 觸針法
4.3.3 光截法
4.3.4 光電自動測量法
4.3.5 激光功率譜法
4.3.6 電鏡觀察法
4.3.7 光反射法
4.3.8 聲發(fā)射監(jiān)測法
4.4 普通磨料砂輪的修整
4.4.1 普通磨料砂輪的修整方法與工具
4.4.2 單顆粒金剛石筆修整
4.4.3 金剛石滾輪修整
4.5 超硬磨料砂輪的修整
4.5.1 超硬磨料砂輪整形法
4.5.2 超硬磨料砂輪修銳法
4.6 超硬磨料、磨具修整技術的進展
4.6.1 磨削修整法的改進——GC杯形砂輪研磨修整法
4.6.2 在線電解修銳法
4.6.3 簡易的雙電極在線電解修銳法
4.6.4 彈性修整法
4.6.5 超聲波振動修整法
4.6.6 激光修銳法
第5章 磨削液
5.1 磨削液的性能和效果
5.1.1 磨削液的特性
5.1.2 磨削液的效果
5.2 磨削液的種類和組成
5.2.1 磨削液的種類
5.2.2 磨削液的組成
5.3 添加劑的種類和作用
5.3.1 極壓添加劑
5.3.2 表面活性劑
5.3.3 無機鹽類
5.3.4 磨削液中的添加劑對磨削效果的影響
5.4 磨削液的供給方法與效果
5.4.1 普通供液法
5.4.2 噴射供液法
5.4.3 穿流供液法
5.4.4 噴霧冷卻法
第6章 固結磨具磨削工藝
6.1 數(shù)控磨削加工
6.1.1 數(shù)控外圓磨削加工
6.1.2 數(shù)控光學曲線磨削
6.2 高速外圓磨削
6.3 緩進給磨削
6.4 高效深切磨削
6.5 精密、高精密和超精密磨削工藝
6.6 鏡面磨削工藝
6.7 超聲波振動珩磨
6.7.1 超聲波振動加工的工藝效果
6.7.2 超聲波振動珩磨的磨削機理
6.7.3 超聲波振動珩磨聲學系統(tǒng)的局部共振設計原理
6.7.4 超聲波振動珩磨裝置的設計要點
第7章 涂附磨具磨削工藝
7.1 涂附磨具加工特點及應用范圍
7.1.1 涂附磨具加工特點
7.1.2 涂附磨具應用范圍
7.2 砂帶磨削
7.2.1 砂帶磨削機理與特點
7.2.2 砂帶磨削方式
7.2.3 接觸輪材料、形狀、硬度選擇
7.2.4 張緊與調偏機構
7.2.5 砂帶磨削工藝參數(shù)
7.2.6 砂帶磨床
7.2.7 砂帶磨削加工實例
7.3 超精密砂帶磨削
7.3.1 砂帶
7.3.2 超精密砂帶磨削方式
7.3.3 超聲波砂帶磨削運動與機理
7.4 強力砂帶磨削
第8章 游離磨粒加工技術
8.1 概述
8.1.1 游離磨粒加工機理
8.1.2 超精密研磨及超精密拋光加工環(huán)境
8.1.3 游離磨粒加工特點
8.2 研磨
8.2.1 研磨原理及過程
8.2.2 研磨加工特點
8.2.3 手工研磨與機械研磨
8.2.4 研磨工具
8.2.5 研磨劑
8.2.6 研磨運動軌跡
8.2.7 研磨工藝參數(shù)
8.2.8 研磨加工的應用
8.2.9 研磨機
8.2.1 0研磨新工藝
8.3 磨粒噴射加工與磨料流動加工
8.3.1 磨粒噴射加工
8.3.2 磨料流動加工
8.4 機械拋光
8.4.1 機械拋光方式
8.4.2 機械拋光機理
8.4.3 拋光劑
8.4.4 浮動拋光
8.4.5 修飾加工
8.4.6 端面非接觸鏡面拋光
8.4.7 “8”字流動拋光
8.4.8 刷光表面光整加工
8.5 復合拋光工藝
8.5.1 機械化學拋光
8.5.2 水合拋光
8.5.3 膠質硅拋光
8.5.4 非接觸化學拋光
8.6 硬脆材料的拋光
8.6.1 陶瓷的金剛石微粉拋光
8.6.2 硅片的機械化學復合拋光
8.7 彈性發(fā)射加工
8.7.1 彈性發(fā)射概念與加工原理
8.7.2 彈性發(fā)射加工裝置及NC控制
8.7.3 彈性發(fā)射加工結果
第9章 磨削加工質量與檢測
9.1 磨削加工質量的含義及其對使用性能的影響
9.2 磨削表面紋理
9.2.1 磨削表面的創(chuàng)成機理
9.2.2 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理論分析
9.2.3 影響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9.2.4 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經驗公式
9.3 磨削表面層物理力學性能
9.3.1 磨削表面層加工硬化層
9.3.2 磨削表面金相組織變化——磨削燒傷
9.3.3 表面層殘余應力
9.4 磨削表面完整性參數(shù)綜合影響及改善措施
9.4.1 磨削表面缺陷
9.4.2 磨削表面完整性參數(shù)間的關系
9.4.3 改善磨削加工零件表面完整性的措施
9.5 磨削加工中的振動
9.5.1 磨削加工中的顫振現(xiàn)象
9.5.2 強迫顫振
9.5.3 再生顫振
9.6 磨削加工精度檢測
9.6.1 軸類零件的精度檢驗
9.6.2 內孔的精度檢驗
9.6.3 圓錐的精度檢驗
9.6.4 平面的精度檢驗
9.7 磨削中典型物理量的精密測量方法與儀器
9.7.1 常用硬度測量方法
9.7.2 磨削表面層顯微硬度的測量方法
9.7.3 磨削燒傷的判別與檢測
9.7.4 磨削殘余應力的檢測
9.8 精密磨削表面的典型測量系統(tǒng)簡介
9.8.1 雙頻激光外差干涉儀及應用
9.8.2 圓度儀及圓度測量
9.8.3 三坐標測量機
9.8.4 激光測量技術
9.8.5 氣動量儀測量技術
9.9 納米表面測量技術
9.9.1 納米級測量方法簡介
9.9.2 FabryPerot標準具的測量技術
9.9.3 X射線干涉測量技術
9.9.4 掃描隧道顯微測量技術
9.9.5 微觀表面形貌的掃描探針測量和其他掃描測量技術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