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導論
一 選題緣起及意義
二 自我、自我沖突及馴服自我的內涵
三 海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文獻綜述
四 本書研究思路及新意
第一章 王常月生平與著述考論
第一節(jié) 王常月的生平、著述及龍門派傳承考述
一 生平行履
二 著述考辨
三 龍門派傳承的幾條路線
第二節(jié) 王常月修道思想形成的相關背景
一 全真道在明代的相對沉寂
二 明中葉至清初的社會歷史狀況
三 清代的宗教管理政策
四 全真道在明末清初的發(fā)展窘境
五 思想重心的轉移:從生死到愛欲
第三節(jié) 王常月修道思想的淵源和結構
一 儒道同源
二 佛道同本
三 全真同道
四 思想結構
第二章 馴服自我的誘因:自我沖突
第一節(jié) 老莊對自我沖突的認識
一 《老子》:生存受限制的自我
二 《莊子》:掙扎中的自我
第二節(jié) 全真祖師對自我沖突的經驗
一 人世存在的基本體驗:無常
二 日常生活的無意義:空假
三 人作為肉身的易朽性:有死
第三節(jié) 王常月對自我沖突的體認
一 個體與自身的分裂:色身和法身
二 個體與他人的矛盾:凡人與圣人
三 個體與社會的悖論:入世與出世
第三章 馴服自我的方法:以戒制心
第一節(jié) 全真教戒律思想略析
一 王重陽時期的戒律思想
二 馬丹陽、劉處玄時期的戒律思想
三 《長春真人規(guī)榜》及《全真清規(guī)》中的戒律思想
四 全真教戒律系統(tǒng)的確立——三堂大戒與王常月
第二節(jié) 初真戒思想研究
一 初真戒的主要內容
二 初真戒的思想淵源
三 初真戒的特點及目的
第三節(jié) 中極戒思想研究
一 中極戒的主要內容
二 中極戒的思想淵源
三 中極戒特點及目的
第四節(jié) 天仙戒思想研究
一 天仙戒的主要內容
二 天仙戒的思想淵源
三 天仙戒特點及目的
第四章 馴服自我的內容:明心與見性
第一節(jié) 煉己筑基
一 皈依自性三寶
二 懺悔己罪人罪
三 斷除理障事障
四 舍棄恩愛之緣
五 戒行求精求嚴
六 忍眾辱以制嗔
七 身清凈而心定
第二節(jié) 弘法度人
一 闡教以弘道
二 度人我眾生
第三節(jié) 證得解脫
一 證真效真驗
二 體神通妙用
三 了己生已死
四 得身心圓滿
第五章 馴服自我的深層指向:渴求不朽
第一節(jié) 儒家與道家對“不朽”的理解
第二節(jié) 早期全真道對“不朽”的理解
第三節(jié) 王常月的“不朽”思想
一 不死者豈是凡身
二 法身不死,元炁長存
第四節(jié) 渴望不朽的深層心理
一 保存自我
二 尋求確定
結語
第一節(jié) 王常月修道思想的貢獻
一 整頓戒律:奠定道人修行之基
二 開壇授戒:改革道才培養(yǎng)之法
三 回心歸性:確立道眾修行之向
第二節(jié) 王常月修道思想的局限
一 單言性戒等持,忽視命功修煉
二 戒律思想單一,理論建構薄弱
三 獨重心靈解脫,輕視入世實踐
第三節(jié) 王常月修道思想的影響
一 王常月之后龍門支派的繁衍
二 閔一得對于王常月修道思想的補充與完善
參考文獻
附錄:王常月年譜新定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