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儒家詮釋學

儒家詮釋學

儒家詮釋學

定 價:¥30.00

作 者: 賴賢宗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未名·中國哲學與詮釋學叢書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ISBN: 9787301162941 出版時間: 2010-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2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儒家詮釋學》采取本體詮釋學的進路,使儒家的心性論在當代社會之中能夠更具有開放性,建構儒學傳統(tǒng)在當代發(fā)揚光大的理論基礎,不僅使儒學在社會文化中具有跨界溝通意義的當代開展,同時也克服了全球化聲浪中的西方社會的文化危機和價值上的虛無主義。

作者簡介

  賴賢宗,現(xiàn)任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及中文系系主任、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創(chuàng)辦人。

圖書目錄

成中英的本體詮釋學與易學體用論/1
導論/1
第一節(jié) 成中英的“本體詮釋學”的基本意義與易經哲學/2
第二節(jié) 成中英本體詮釋學的基本論題之展開與易經哲學/5
第三節(jié) 當代新儒學哲學的批判反思與成中英易學的本體詮釋學/20
結論/23
易學體用論的反思:論熊十力到成中英的易學詮釋發(fā)展與儒佛會通/25
導論/25
第一節(jié) 熊十力前期思想的思想突破/26
第二節(jié) 1949年之后的熊十力晚期思想之考察/31
第三節(jié) 跨文化觀點之中的易學本體論/37
第四節(jié) 從熊十力的易學體用論、牟宗三的《圓善論》到成中英易學的本體詮釋學/41
結論/45
臺灣當代新儒家哲學之研究與本體詮釋/48
導論/48
第一節(jié) 戰(zhàn)后臺灣的儒家哲學的研究的思想位置與主要貢獻/52
第二節(jié) 論牟宗三的圓教思想的當代重構與其對于傳統(tǒng)哲學的詮釋/58
第三節(jié) 走向東西哲學之會通的當代臺灣新儒家哲學:牟宗三的一心開二門的二層存有論的重檢./62
第四節(jié) 本體詮釋:當代新儒家哲學思想的前瞻與反思/66
結論/71
唐君毅論儒家的精神性之本體詮釋/73
導論/73
第一節(jié) 本體詮釋與唐君毅論“精神”/74
第二節(jié) 唐君毅《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論儒家的精神性/80
第三節(jié) 《道德自我的建立》與《西方近代理想主義之哲學精神》論儒家的精神性/89
第四節(jié)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的三向九境與本體詮釋/94
結論/102
熊十力論性覺性寂及其體用哲學在儒佛會通上的含義/105
導論/105
第一節(jié) 由性覺與性寂之爭議,論熊十力《新唯識論》在儒佛會通一課題上之含義/106
第二節(jié) 性覺與性寂之爭議之重檢:論體用論作為當代新儒家與佛教的共通理據(jù)及體用論在儒佛會通上的含義/112
結論/117
李二曲的體用全學之人文化成與平章儒佛/119
導論/119
第一節(jié) 李二曲學思歷程/121
第二節(jié) 李二曲的“體用全學”與融會陽明學與朱子學及其人文化成的新義/124
第三節(jié) 李二曲的體用全學與其平章儒佛之含義/133
結論/145
論劉蕺山“心之性情”反對朱子“心統(tǒng)性情”的理論根據(jù)/150
導論/150
第一節(jié) 劉蕺山以“心之性情”反對朱子“心統(tǒng)性情”的理論背景之分析:蕺山慎獨說的發(fā)明與誠意說的精熟/153
第二節(jié) 論劉蕺山以“心之性情”反對朱子“心統(tǒng)性情”的理論根據(jù)/161
結論/170
朱子論易體與心統(tǒng)性情的交涉及劉蕺山的批評之本體詮釋/171
導論朱子的“心統(tǒng)性情說”與“易(體)-道(理)-神(用)”交涉的理論向度與易經哲學的本體詮釋學/171
第一節(jié) 儒家心學之重檢/175
第二節(jié) 朱子論“心統(tǒng)性情”與“易體”的交涉/181
第三節(jié) 從朱子的心統(tǒng)性情到蕺山的心之性情的一個本體詮釋學的考察/200
結論/205
附錄 成中英哲學思想發(fā)展與意義/20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