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奇書,它不是單純的少兒讀物,而是館寓諷刺和批判的文學杰作。英國著名作家司各特這樣評價:“斯威夫特以幽默豐富了作品的道德含義,以諷刺揭露荒誕,并通過人物性格和敘述框架使人難以置信的事件成為現(xiàn)實,即使《魯濱孫漂流記》也難以在敘述的刻薄性和多樣性方面與其媲美。”在第一卷里,格列佛來到了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里,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zhàn)勝對方而且要奴役對方。這個小朝廷是當時英國的縮影,連利立浦特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也同當時的英國政局一模一樣。斯威夫特對這一卷的撰寫實際是譏諷了當時英國國內托利黨和輝格黨常年不息的斗爭和對外的戰(zhàn)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一些與國計民生毫不相干的小節(jié)上鉤心斗角。在第二卷里,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引以為榮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以及種種政教措施進行了尖銳的抨擊,表達了作者懷疑和否定的態(tài)度。斯威夫特巧借大人國國王之口一針見血地指出英國的歷史充斥著“貪婪、競爭、殘暴、偽善、淫欲、陰險和野心”產生的惡果,嚴厲地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制度的種種缺陷。在第三卷里,斯威夫特通過對拉格多科學院人±所從事的無聊而荒唐的科學研究的描寫把諷刺的鋒芒指向了當代英國哲學家,脫離實際、沉溺于幻想的科學家,荒誕不經的發(fā)明家和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歷史學家等。同時,斯威夫特也對英國對于愛爾蘭的殖民統(tǒng)治和壓迫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在第四卷里,斯威夫特通過格列佛回答的~連串問題揭露了戰(zhàn)爭的實質、法律的虛偽和不擇手段以獲得官爵的可恥行為等,并通過對“野胡”的描寫,對人類的缺點、弱點以及對人性中的卑鄙與丑惡進行了夸張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