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與佛有緣的人物很多,其中不乏佼佼者。如維新變法的王安石、大畫家吳道子、文學家白居易、歐陽修、蘇軾等等。到了近代,不僅僧人和居士繼續(xù)研究佛學,而且當時的一些哲學家和學者也競相研習佛學,并將佛學思想作為自己建立理論體系的依據。一些重要的文科大學都開始講授佛學課程,如梁漱溟、湯用彤、熊十力等,均先后在北京大學開講佛學;梁啟超和王恩洋則分別于清華大學和四川大學講佛學。從此,佛學逐漸進入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的領域,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些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的專著里,佛學思想也被列為重要內容而作了專門介紹,如梁啟超在講中國學術史時專門講了佛學;胡適、馮友蘭在編寫中國哲學史時寫進了佛學。中國佛學終于在近代人所著的中國哲學史著作中占了極其重要的一頁。天臺山作為中國佛教第一宗——天臺宗的祖庭,是國內著名的佛教文化名山,有責任認真研究和發(fā)展整理在佛教發(fā)展史上地位極為重要的佛緣人物。因此,天臺山文化交流中心于去年組織《中華佛緣人物志》編委會,由朱封鰲任主編,韋彥鐸、鄭鳴謙任副主編,從朱封鰲十年前組織人力初步編成的千余人物中,篩選100人,反復修改,編成此書,作為天臺山文化交流中心的研究課題,全書20多萬字,圖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