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完整的人生旅程可以包括幼年、童年、青年、壯年、老年諸階段。毛澤東的完整人生所經歷的是公元1893年至公元1976年的歷史時期。他于1913年在湖南長沙就學的青年階段,開始逐步走上為解除勞苦民眾的痛苦和洗刷中華民族的屈辱而奮斗的道路,而至1949年的壯年階段,他即成為締造以謀求中華民族獨立富強為實際目標的新中國的開國領袖。這是偶然的嗎?這都是歷史的必然,都主要是由中華民族所處的特定歷史時代所決定的。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本創(chuàng)有比較富裕的家業(yè),但毛澤東沒有遵照父親“勤勞本業(yè)”的家訓去發(fā)展它;毛澤東在湖南一師附小任過重要職務,但他沒有在教育戰(zhàn)線上把教師職業(yè)做下去;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擔任過管理中外期刊報紙的助理員工作,但他不久還是離開了那里,離開了因有“數不盡的樹木”而令他“驚嘆和贊美”的京城;毛澤東青年時代也曾想過要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些貢獻,但他終未將自然科學作為奮斗目標。單憑以上所想所做的幾項事業(yè),都是足以度過人生的,都是可以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和作出人生貢獻的,然而毛澤東都舍棄了。為什么?主要是因為毛澤東所處的歷史時代是中華民族備遭屈辱的內憂外患深重的歷史時代。毛澤東是民族英雄、民族偉人、世界偉人,而每位民族英雄、民族偉人、世界偉人,都與各自所處的民族特定歷史時代、世界特定歷史時代密不可分,抑或說,嘟主要是由各自所處的民族特定歷史時代、世界特定歷史時代與各自的獨特資質合力造就的。備遭屈辱、內憂外患深重的中華民族特定歷史時代呼喚、選擇和選定了毛澤東,毛澤東以獨特、杰出的資質適應了他所處的中華民族特定歷史時代的呼喚、選擇和選定;他以卓越的才干和高超的戰(zhàn)略策略,奮不顧身、不屈不撓地肩負與完成了備遭屈辱的、內憂外患深重的中華民族特定歷史時代賦予他的迫切而崇高的歷史使命,他所盡的民族大義和所作的民族貢獻光耀千秋,他是中華民族的自豪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