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悲歡輪轉:給先輩,給我的孩子們
我要給你們的這本書,就是這樣一個空間——有我的現在,更多的是我的過去。
這個空間里,有樂呵,有哽咽;有小滿足,有大無奈。
有關心娛樂界的人士殷切期待的家長里短;有老少爺們兒能體會的苦樂滋味和“不是滋味”。
第一章 頑劣童年
人在尋找慰藉的時刻,總是把信任和情感傾注給他最崇敬的人,尤其是孩子。
而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最崇敬的人還能有誰呢?
對了,就給毛主席他老人家寫信!
第二章 關于那個饑饉年代
經過頑劣童年,在父母、親朋、街坊、老師、同學的關愛中,我漸漸長大。
不妄言苦難是“營養(yǎng)”,也不妄言自己承受的“代價”。
如果命中注定要與“戲場”擁抱的話,我的“戲場”早在少年時的生活道路中就已展開。
第三章 在風暴中失落的
我第一次對于一個大時代產生的不安和恐怖,竟然在寂靜的中午。
游泳的當間兒,在一個不經意看到的畫面中發(fā)生,覺得野蠻離你那么近。
覺得洪流隨時都能吞噬你。
第四章 難忘軍旅生涯
和人談起往事,總好說:“我當了整整26 年兵?。 ?br /> 有些事雖已日漸久遠,但卻總不能忘懷。只要受到什么誘發(fā),它就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積雪的山川,蔚藍的海疆,綿亙千里的邊防線……
第五章 1976,與歷史同行
中國人進入“電視復興時代”,進入精神消費的“盛筵時代”。
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得益于壓抑的情緒到了臨界點時的歷史選擇。
大多數人的命運,也在碰撞之后隨之轉換。
第六章 由《夜幕下的哈爾濱》開啟的“書緣”
我跟“書”的緣分,更是有一番特別的意味。
說書人王剛,曾經在形形色色的書里寄托著自己,張揚著自己。
一切似乎都從“夜幕下的哈爾濱”發(fā)端。
第七章 “非主流”主持人
世上有種動物,走獸們不把它視為同類,認定它是一只鳥,因為它長著翅膀;
鳥們也不屑與之為伍,因為它不下蛋,還吃奶,顯然,不是它們同類。
這種動物叫蝙蝠。
有時候我覺得自已就像只蝙蝠。
第八章 戲場,人場,粉墨乾坤
很多人想聽我說說劇組里外的事,我平素談的不多。
一定要讓我談,只能談談我的直感,和人生社會的關聯處,是謂“戲場,人場,粉墨乾坤”。
盡管這里頭微妙處、利益勾連處不少,然而我的總體態(tài)度還是輕松面對。
第九章 我演和珅,還是和珅演我?
我演和珅,還是和珅演我?這是一個問題。
我演和珅,這話好理解。和珅演我?其實也不費解——
和珅讓我再度名揚天下。我不能得了便宜賣乖。
第十章 收藏天下,享受孤獨
既然是江湖,你就不能不笑看,笑侃,笑忘。
一位著名主持人說了,王剛收的其實都是“破爛兒”。
在這個圈子里,最難克服的是攀比、傲物、好勝,以及隨時可能冒出的計較心。
第十一章 我摯愛的女性
女性代表著一種家園感,一種安靜的皈依,甚至是我整個人生的本源。
女性的柔弱并沒有讓我體會到軟弱無助,反而為我增添了男人的豪邁。
她們在我的人生歷程中扮演了相知者的角色……
尾聲 兒子的世界,我的世界
人生的平凡與不凡,遺憾與圓滿,我都歷練了一遭。
回首往事,最終,全部激情都集中在兒子明亮清澈的眸子之中。
兒子啊,老爸的一切折騰,一切打拼,一切事業(yè),一切名分,都是為博你的賞識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