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對中國佛教思想所做的綜合考察和全面論述,內容自佛教傳入至近代,時間跨度約兩千年之久,涵蓋佛教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學派和宗派,及其相關的重要哲學范疇和命題;闡述并分析這些范疇、命題的演變過程,揭示在這個過程中體現(xiàn)的文化內涵、思維特征和知識取向。全書由漢魏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三卷組成第一卷詳細考察和分析了中觀學派的中道實相原理及其思維方式向涅檠佛性系統(tǒng)的心性學說轉化的內存依據(jù)、文化背景,描述了這種轉化的具體歷史過程及其表現(xiàn)形態(tài):第二卷對隋唐五代佛教宗派思想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變化予以重點分析和闡釋,指出各宗派之間的思想聯(lián)系以及矛盾差別;第三卷著重研究和闡明衰退時期中國佛教思想的基本形態(tài),辨析產生這些形態(tài)的文化前提,推及傳統(tǒng)佛教思想向近代過渡和轉化的必要性和艱巨性基于對佛教思想與懦、道兩家學說關系的周密論證,既為學術界提供佛教思想研究的必備知識,又為深化中國思想史、哲學史的研究提供新視角、新思路?!吨袊鸾趟枷胧犯澹ㄌ籽b3卷共6冊)》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佛教思想研究”的最終成果,結項鑒定為優(yōu)秀等級,鑒定專家組認為,此書“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中國佛教思想通史著作,填補了學術界的一項研究空白”,“不僅是佛學研究領域的個重大成果,也為糾正學術界的浮躁風氣,提供了學術典范”作為個人的學術研究成果,該著凝結了作者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使之具有立論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以及獨創(chuàng)性等鮮明特點資料廣博而詳實,內容周全而厚重,述論嚴密而深刻,具有很高的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