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津縣志》(1986~2000),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全面、系統(tǒng)、真實地反映1986~2000年間,孟津縣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變革中的發(fā)展狀況,展現孟津人民與時俱進的時代風貌。二、本志為《孟津縣志》(1991年版)的續(xù)志。上限起于1986年,下限止于2000年。為全面反映改革開放,部分內容適當上溯。三、本志為章、節(jié)、目結構設置。大致依志首、環(huán)境資源、城鄉(xiāng)建設、經濟建設、黨政群團、科教文衛(wèi)、社會生活、人物傳錄、鄉(xiāng)鎮(zhèn)概覽、附錄等類別。分為36章158節(jié)523目。四、本志采用規(guī)范的語體文、記述體,文字力求準確、乘簡潔、樸實、流暢。五、本志采用述、記、志、圖、表、傳、錄等體裁。以志為主,大事記采用編年體和記事本末體。六、志內文字、時間、數字、計量單位、標點符號的運用,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語言文字法》、《關于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guī)定》、《簡化漢字表》、《標點符號用法》、《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河南省第二屆三級志書行文通則》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七、稱謂、地名使用標準名稱,組織機構、會議文件等名稱,凡第一次在志書中出現時用全稱(括號夾注簡稱),文內不署名的省、市、縣分別為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八、本志人物設傳記、簡介、名表。堅持生不立傳原則,重點收錄副市(師)級以上黨政軍界領導干部和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專家學者。以生年為序排列。九、本志文字資料以各供稿單位提供的資料為據,數據以統(tǒng)計部門提供的數據為準,統(tǒng)計資料沒有顯示的數據采用行業(yè)主篇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