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八七緊急會議,揭開歷史新篇章
一、痛定思痛:政策開始新變化
二、八七會議:揭開歷史新篇章
三、光輝論斷:槍桿子里出政權
四、理論評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蹣跚起步
第二章 領導秋收暴動,打出共產黨新旗幟
一、中央定大綱
1.中央擬定秋暴大綱
2.湖南暴動,重中之重
3.進了一步,但還稚嫩
二、抓住槍桿子
1.不要再為他人做嫁衣,要“找自己的地盤和武力”
2.要奪取政權,沒有兵力“是自欺的話”
3.槍桿子理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武裝斗爭理論
三、打出新旗幟
1.中共中央:應在“左派國民黨旗幟之下”
2.毛澤東:“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
3.中共中央“改旗易幟”
4.秋收起義的鐮刀斧頭旗
四、土地大革命
1.八七會議:沒收大中地主土地
2.沈家大屋會議:推翻整個地主制度
3.毛澤東的《土地綱領草案》:沒收一切土地歸之公有
五、上山當好漢
1.瞿秋白:我們極有可能要被迫上梁山
2.毛澤東:上山可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
3.秋收暴動后,毛澤東引兵上井岡
第三章 創(chuàng)建紅色政權,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新思想
一、思想建黨新觀點
1.水口建黨:人民軍隊歷史上的第一次建黨活動
2.工農武裝割據要“有很好的黨”
3.“厲行洗黨”:中共黨史上第一次整黨活動
4.舉辦黨團訓練班,解決“農民黨”問題
5.無產階級思想領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二、人民軍隊新誕生
1.三灣改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開端
2.明確任務,嚴明紀律。加強培訓
3.改造袁王部隊,變農民武裝為革命軍隊的創(chuàng)造性探索
4.總結斗爭經驗,初步提出紅軍的游擊戰(zhàn)術
5.創(chuàng)建紅軍的黨代表制度,形成軍隊政治工作初步綱領
三、土地革命新實踐
1.調查研究奠定基礎
2.試點工作積累經驗
3.深入割據地區(qū)的土地革命
4.總結實踐經驗,制定井岡山土地法
四、政權建設新道路
1.工農武裝割據的新政權
2.根據地的紅色經濟建設
3.紅色政權建設的初步經驗
五、提升實踐經驗,創(chuàng)造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1.深入分析中國革命的性質和任務
2.系統(tǒng)論述紅色政權存在的原因和條件
3.科學揭示工農武裝割據的意義和前景
第四章 開辟中央蘇區(qū),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新道路
一、進軍贛南、閩西,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開始萌芽
1.發(fā)布布告、宣言: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基本主張
2.長汀決策,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升華
3.四五復信,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萌芽
二、推動星火燎原,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初步形成
1.復信林彪,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的提出
2.二七會議,發(fā)展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戰(zhàn)略部署
3.三號通告,分兵游擊發(fā)動群眾擴大革命根據地
4.中央蘇區(qū)初具規(guī)模,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初期實踐
三、領導地方工作,革命根據地建設思想日臻完善
1.蛟洋會議:根據地建設思想進一步系統(tǒng)化
2.蘇家坡會議:蘇維埃政權建設思想深入發(fā)展
3.土地革命思想日益豐富
四、形成中央蘇區(qū),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理論的成功實踐
1.抵制“立三路線”,反對城市中心論
2.成立江西省蘇維埃,贛西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
3.羅坊會議,闡述誘敵深入方針
4.打破三次“圍剿”,中央蘇區(qū)進入鼎盛時期
第五章 反對本本主義,提出黨的思想路線新論斷
一、批評主觀主義,制定符合實際的正確決策
1.周魯“開除毛澤東的黨籍”,導致井岡山“三月失敗”
2.湖南省委“三變其主張”,導致井岡山“八月失敗”
3.致信中央,批評來自上級的主觀主義
4.反駁二月來信,批評中央的悲觀主義錯誤思想
二、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的“需要主義
1.批評劉安恭,反對來自遠方的形式主義
2.批評紅四軍的錯誤思想,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的“需要主義”
3.紅四軍七大上的抗爭,抵制來自基層的極端民主化錯誤
三、洗刷唯心觀點,糾正非無產階級思想觀念
1.中央“九月來信”,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2.古田會議決議,深化思想建黨理論
3.批評林彪“于中國革命不適合的”理論,論述分析形勢的科學方法
四、反對本本主義,論述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
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的中國化表述: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
2.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必須同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
3.中國共產黨人的中國化氣派: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
4.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創(chuàng)造性提出: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
第六章 抗擊“左”傾思想,兩種馬克思主義觀的激烈較量
一、贛南會議,兩種馬克思主義觀的直接交鋒
1.“8·30指示信”,對中央蘇區(qū)的工作橫加指責
2.“9·20決議”,要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者進行“致命打擊”
3.贛南會議,全面否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二、寧都會議,蘇區(qū)中央局開展“從未有過的反傾向斗爭”
1.贛州戰(zhàn)役勞師無功,城市中心論的嚴重失敗
2.漳州戰(zhàn)役大獲全勝,出擊求鞏固戰(zhàn)略的光輝實踐
3.堅持實事求是,斷然否定中央錯誤指示
4.四次反“圍剿”決戰(zhàn)在際,前線與后方的嚴重分歧
5.寧都會議,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者的猛烈批判
三、反“羅明路線”,教條主義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殘酷打擊
1.羅明的意見書,來自斗爭實踐的報告
2.反“羅明路線”,打擊毛澤東的正確路線
3.打擊鄧、毛、謝、古,矛頭直接指向毛澤東
第七章 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困境中深化
一、身處逆境當中,深化軍事戰(zhàn)爭思想
1.指導其他蘇區(qū)工作,拓展紅軍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2.抵制軍事冒險主義,提出積極防御戰(zhàn)略
3.善于利用矛盾,促進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
4.內線作戰(zhàn)不利,倡議外線作戰(zhàn)方針
5.蟄居云石山中,總結游擊戰(zhàn)爭思想
二、領導經濟工作,創(chuàng)新經濟建設思想
1.批評錯誤認識,論述經濟建設重要性
2.提出新型經濟政策,探索新民主主義經濟形態(tài)
3.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三、維護工農民主,發(fā)展政權建設思想
1.維護工農民主權利,提出“蘇維埃是民眾自己的政權”的思想
2.強化政府機構建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3.密切干群關系,培養(yǎng)干部優(yōu)良工作作風
四、領導查田運動,豐富土地革命思想
1.一波三折的查田運動
2.制定正確策略,闡明查田運動的科學方法論
3.糾正“左”傾錯誤,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富裕中農”的思想
4.深化階級分析理論,完整提出土地革命的階級路線
五、長征路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高歌重奏
1.通道會議,長征路上第一次嚴重爭論
2.黎平會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聲音再次響起
3.猴場會議,中國共產黨人邁出集體覺醒一大步
4.遵義會議,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
結語實踐中創(chuàng)新,曲折中發(fā)展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