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病理學
第一篇 基礎知識
第一章 細胞、組織的損傷和適應
第二章 損傷的修復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
第四章 免疫病理
第五章 炎癥
第六章 腫瘤病理診斷基礎
第二篇 相關專業(yè)知識
第一章 組織學與胚胎學
第二章 解剖學
第三篇 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實踐能力
第一章 軟組織
第二章 淋巴結和結外淋巴組織、脾、骨髓
第三章 皮膚
第四章 口腔黏膜、涎腺
第五章 牙齒、頜骨
第六章 食管
第七章 胃
第八章 小腸、闌尾、大腸、肛管和肛門
第九章 肝、膽囊和肝外膽管
第十章 胰腺
第十一章 腹膜、腸系膜和腹后壁
第十二章 肺、胸膜、縱隔和胸腺
第十三章 心和血管
第十四章 腎、腎盂、輸尿管、膀胱和尿道
第十五章 睪丸和附睪
第十六章 前列腺和精囊
第十七章 陰莖
第十八章 女性外陰、陰道
第十九章 子宮
第二十章 輸卵管、卵巢、胎盤
第二十一章 乳腺
第二十二章 甲狀腺、甲狀旁腺
第二十三章 腎上腺、垂體、彌散性神經內分泌細胞腫瘤
第二十四章 中樞神經系統(tǒng)
第二十五章 周圍神經系統(tǒng)
第二十六章 眼、耳
第二十七章 鼻和鼻竇、咽、喉
第二十八章 骨、軟骨、關節(jié)和滑膜
第二十九章 傳染病
第三十章 寄生蟲病
第三十一章 手術中快速(冷凍切片)病理診斷
第三十二章 病理標本檢查
第三十三章 細胞學診斷
第三十四章 尸體解剖檢查
第三十五章 病理科工作規(guī)范
第二部分 病理學技術
第一篇 基礎知識
第一章 人體解剖學
第二章 組織學
第三章 病理學
第二篇 相關專業(yè)知識
第四章 病原生物學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學
第六章 生物化學
第七章 免疫學
第三篇 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實踐能力
第八章 病理解剖技術
第九章 固定方法
第十章 染色的原理、生物染料和常規(guī)HE染色方法
第十一章 顯微鏡及攝影技術
第十二章 酶組織細胞化學技術
第十三章 原位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第十四章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
第十五章 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病理學中的應用
第十六章 計算機圖像分析方法及應用
第十七章 病理檔案信息資料管理
第十八章 細胞凋亡檢測技術
第十九章 病理實驗室基本設施和防護
第二十章 病理大體標本制作技術
第二十一章 組織的取材、固定方法和組織切片技術
第二十二章 常用的特殊染色技術
第二十三章 免疫細胞化學技術
第二十四章 動物實驗技術
第二十五章 電子顯微鏡技術及超薄切片
第二十六章 細胞培養(yǎng)技術
第二十七章 腎活檢標本制作技術
第二十八章 診斷細胞學技術
第二十九章 常用溶液配制方法
附錄一 “人機對話”考試操作及答題技巧
附錄二 筆試應考答題須知
附錄三 全國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資格考試答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