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國文化日本文化的歷史

日本文化的歷史

日本文化的歷史

定 價:¥20.00

作 者: (日)尾藤正英 著,彭曦 譯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閱讀日本書系
標 簽: 世界文化

ISBN: 9787305067419 出版時間: 2010-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開 頁數(shù): 13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尾藤正英先生通過將江戶時代儒學家的思想與中國儒學進行比較,闡明了其異質(zhì)性,并通過對構(gòu)成其背景的生活意識以及社會觀、社會構(gòu)造進行比較,探討了日本歷史固有的內(nèi)在邏輯。先生對“役人”、“役所”等中文中所沒有的“役”的概念給予關(guān)注,闡明了日本近世國家制度的特色,另外還結(jié)合古代歷史上的形成過程第一次闡明了易于被誤解的日本人的宗教的性質(zhì)。

作者簡介

  尾藤正英,1923年生于大阪。歷史學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學士院會員。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yè),曾任日本史學會會長,《日本思想大系》叢書(巖波書店,1970-1982年)編輯委員。日本新儒家學派的標志性人物,江戶時代儒家思想的研究專家。著有《日本封建思想史研究》(青木書店,1962年)、《江戶時代有什么》(巖波書店,1992年)、《日本文化論》(放送大學教育振興會,1993年)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日本文化的源流
日本文化的源流
有了戰(zhàn)爭的時代
從原始社會到古代國家
日本史的時代劃分
日本人的起源
第二章 古代國冢的彤成和日本神話
文獻資料的極限
古墳所講述的故事
日本的神話和古墳
神的性質(zhì)
國家的統(tǒng)一和家族制度
氏族的系譜和國家
律令制和氏族
《萬葉集》和白鳳、天平的文化
第三章 佛教的傳入及其發(fā)展
佛教的傳人
圣德太子和法隆寺
律令國家對僧侶的統(tǒng)一管理
建造大佛的行基的活動
鑒真?zhèn)鱽斫渎?br /> 奈良佛教的終結(jié)
第四章 從漢風文化到國風文化
皇統(tǒng)的變化和政治改革
從長岡京到平安京
伊勢神宮和石清水八幡宮
祭天的儀式和渡來人
漢風文化和貴族文化
攝關(guān)政治和女性文學
安撫冤魂和祭祀陵墓
第五章 平安時代的佛教
奈良佛教和平安佛教
最澄和天臺宗
空海和真言宗
臺密和天臺本覺論
第六章 鐮倉佛教的成立
從古代到中世紀
鐮倉佛教的歷史意義
凈土信仰的源流和源信
末法思想和凈土信仰
法然和凈土宗
親鸞和凈土真宗
本覺思想和鐮倉佛教
一遍和時宗
禪宗的傳來和道元
道元的生平和思想經(jīng)歷
道元的宗教思想
道元的修行和徹悟
日蓮的生涯
日蓮的宗教思想
第七章 內(nèi)亂期的文化
武士政權(quán)和平家物語
內(nèi)亂過程和歷史觀點
神信仰的道德化
民間神社的設立
以共同性為基礎的文化
內(nèi)亂期和現(xiàn)代
第八章 國民宗教的成立
何謂國民宗教
寺廟的成立
葬禮佛教的歷史意義
兩墓制成立
把人當神來祭祀
第九章 近代國家的成立和歷史思想
從中世紀到近代
作為“役”的體系的近世國家
禁止基督教和出兵朝鮮
桃山文化的特色
歷史的時代
儒家的歷史觀
儒學的普及
第十章 元祿文化
近世社會和佛教思想
何謂元祿文化
元祿文化的社會背景
接受儒學
新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
第十一章 儒學在日本的展開
朱子學的性質(zhì)
古學的成立
第十二章 國學和洋學
國學的成立
本居宣長的學問和思想
洋學的發(fā)展
學問在民間的普及
第十三章 明治維新中的尊重公論的理念
作為國家意識的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思想的形成
公論和江戶幕府
從公議政體論到議會政治
第十四章 近代日本的西洋化和傳統(tǒng)
近代化和武士社會的傳統(tǒng)
西洋的近代化和傳統(tǒng)的矛盾
國家神道及其影響
近代哲學和傳統(tǒng)思想
歷史和現(xiàn)代
參考文獻
譯者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