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探秘》集學術性、趣味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為三國愛好者在《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之間架起橋梁。當今,許多讀者,甚至一些作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受《三國演義》影響,對于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發(fā)生認識上的偏差。為了撥開三國迷霧,探尋歷史真相,筆者以忠于史實為出發(fā)點,本著不媚俗、不臆造、不溢美、不貶損的原則,力求撰寫出一本歷史視角的三國演義,一部時代風格的人物探秘?!度龂宋锾矫亍反笾掳础度龂尽啡宋飩饔涰樞蚓幣?,選取人們喜聞樂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為題材,以展現(xiàn)各個歷史人物在三國時代最具個性特征的精神風貌。關于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史料較多,本書只就人物某個重要方面再現(xiàn)其人;對張飛、張遼、甘寧等重要人物一生主要事跡作了概括和闡述;對軍閥董卓、袁紹、袁術等人們并不感興趣的人物和將軍夏侯悖、李典、凌統(tǒng)等人物棄而不論,但在有關文章中作了 提及?!度龂宋锾矫亍肪哂腥齻€特點。一是選取讀者感興趣的題材。如趙子龍長坂坡救阿斗,《三國演義》并未寫出趙云當時的年齡,《三國志》也未明確記載其年齡,一般趙云給人的印象i是20歲上下的青年形象,以往也無人論及此事。本書通過《三國志》有關資料和天干、地支等知識論證得出:趙云時年為45歲,終年66歲,為三國時期最長壽的名將之一。二是力求有新意。如通過相關資料論證黃忠并非老當益壯,而是英年早逝;張飛并非粗中有細,而是壯而有謀;諸葛亮忌火,怕火;劉備不滿關羽;馬謖被殺冤枉等。三是寫出特色。如王平集文盲與軍事家、小功大升與大功不升、謹慎與多疑、有防守之功與無進攻戰(zhàn)績等矛盾于一身;周瑜的個性、處事待人和戰(zhàn)爭表現(xiàn)均是風流瀟灑;姜維無論北伐,還是漢中防守戰(zhàn)略及假降鐘會,都是將蜀漢江山作為賭注,最后輸個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