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章 義務犯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Roxin的義務犯理論
一、Roxin的體系論與方法論基礎
二、Roxin的正犯概念及其體系
三、Roxin的義務犯理論
四、Roxin義務犯理論的發(fā)展與危機
第二節(jié) Jakobs的義務犯理論
一、Jakobs的體系論和方法論基礎
二、Jakobs的正犯概念及其體系
三、Jakobs的義務犯理論
第三節(jié) Roxin與Jakobs的義務犯理論之比較:代小結
第二章 存在論視野中的義務犯
第一節(jié) 全部不作為犯都是義務犯?
一、義務犯中的不作為犯
二、支配犯中的不作為犯
三、全部不作為犯都是義務犯?
第二節(jié) 義務犯與犯罪支配
一、義務違反是犯罪支配的組成部分或者前提
二、義務違反與犯罪支配同時作為正犯的前提
三、義務違反與犯罪支配隸屬于同一個上位概念
第三節(jié) 因果自然力的盡頭:以排他性支配為中心
一、日本學者的排他性支配理論
二、國內學者的推介
三、排他性支配與義務犯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規(guī)范論視野中的義務犯
第一節(jié) 作為與不作為如何區(qū)分?
一、作為與不作為的區(qū)分
二、作為與不作為的可轉換性
三、從不作為犯走向義務犯:初步考察
第二節(jié) 規(guī)范刑法原理中的義務犯
一、所有的犯罪都違反義務!?
二、刑法之外的義務?
三、形式法律義務理論的復活?
四、義務犯與等價性理論
五、義務犯與自我答責
六、義務犯與擴張的正犯概念
七、義務犯與Freund的規(guī)范理論
八、義務犯體系內部的矛盾?
第三節(jié) 義務犯與實在刑法規(guī)范
一、義務犯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二、義務犯與德國刑法 第28條和 第30條 第1款
三、義務犯與實在法的規(guī)定方式
四、尋找義務犯在我國刑法典中的痕跡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機能論視野中的義務犯
第一節(jié) 不作為例外地被處罰?
一、不作為例外地被處罰
二、不作為例外地被處罰?
三、從不作為犯到義務犯:進一步地思考
第二節(jié) 消極義務與積極義務
一、消極義務與積極義務的思想史基礎
二、消極義務、積極義務與刑法
第三節(jié) 義務犯的泛道德化危機?
一、作為道德義務的積極義務:法哲學的視角
二、義務犯的泛道德化危機
三、義務犯的泛道德化危機?
第四節(jié) 圍繞Jakobs義務犯的批評
一、對Jakobs義務犯理論基礎的質疑
二、組織管轄與制度管轄的界限
三、法益侵害的不可放棄性?
第五節(jié) 小結
第五章 義務犯的正犯原理
第一節(jié) 義務犯的正犯原理
一、積極義務的一身專屬性
二、義務犯的正犯原理——義務違反
第二節(jié) 義務犯與共同正犯
一、有義務者與無義務者之間的共同正犯?
二、有義務者與有義務者之間的共同正犯?
第三節(jié) 義務犯與間接正犯
一、無義務者利用有義務者?
二、有義務者利用無義務者:無身份的故意工具?
三、有義務者利用有義務者?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六章 義務犯與參與
第一節(jié) 參與的義務犯與對義務犯的參與
一、參與的義務犯
二、對義務犯的參與
第二節(jié) 不作為參與:來自義務犯的啟示
一、設例群
二、不作為的正犯與參與
三、甲的不作為參加:原則正犯說?
四、乙的不作為參加:原則幫助犯說?
五、丙的不作為參加:正犯還是幫助犯?
六、丁的不作為參加:支配犯還是義務犯?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七章 義務犯的刑罰問題
第一節(jié) 義務犯與身份犯
一、義務犯與身份犯的一般關系
二、共犯與身份:義務犯的視角
第二節(jié) 義務犯的競合問題
一、一種特殊的競合:義務犯與支配犯的競合
二、學說爭議
三、筆者的立場
第三節(jié) 義務犯減輕處罰的可能性
一、義務犯的減輕處罰?
二、參與者的減輕處罰?
第四節(jié)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