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光和自己的意義站在一起了。他是個多面性的人物,有時持重,有時輕腸,時而晦澀,時而曉暢,當然,這取決于所面對的事物。他首先是畫家,剪紙、油畫、水墨都在他的工作范圍之內,所以思維形式常常面對不同介質來回轉換;在不同空間里,他又時而學者,時而專家。雖然身份經常切換,但整體地看,他是個徹頭徹尾浸潤在文化里的藝術家,是個熱衷實驗、喜歡探索自己的感覺邊際、敢于冒險來去不同精神維度而又拒絕。成熟”的藝術家。所以在很多人眼里,他飄渺,虛幻,超然于紅塵之上,在光怪陸離的現(xiàn)實里,像一株超現(xiàn)實的光束,幾如他的名字。一旦拿起剪刀面對紙張,喬曉光立刻進入忘乎所以的狀態(tài),常常變成詩人、變成作曲家、變成童話家,變成哲學家,也時常變成傻乎乎的孩子。但不管進入哪種角色,都質樸,純粹,簡潔率性,舉重若輕,揮灑自如。其實,他有時候也像是和一張紙在廝打,常常精疲力竭,偶爾也會被一張紙打翻,很長時間不敢輕易去碰那些輕薄素樸的紙。直到攢夠了精力,還要等靈感附體,然后是新一輪搏斗。從作品角度看,剪紙是他生活中的真理,也是他的宿命。似乎他經歷的一切事物只是一種醞釀,最終由剪刀在紙上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