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的研究近年來逐漸升溫,特別是一系列海外研究成果的引進,使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這一領域。但上海淪陷時期(1937.11~1945.8)史學的發(fā)展狀況一直是研究的薄弱點,國內外迄今未見有全面或專門的成果出現。自2003年讀博以來,導師就引導我關注有關淪陷時期上海史學發(fā)展狀況的資料。通過近幾年的史料收集整理工作,從最初的全面撒網到后來集中關注期刊史料,我逐漸對這段歷史產生了興趣,并擬定以“上海淪陷時期的史學”作為研究對象。一研究目的及意義1937年11月,即中國開始全面抗戰(zhàn)后第四個月,中國軍隊經過數月苦戰(zhàn),最終棄守上海,倉皇西撤。日軍隨后進駐,上海淪陷。淪陷初期,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未被日軍占領,時人稱之為“孤島”。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同日,駐滬日軍向租界發(fā)起攻擊并占領公共租界,此時的法租界名義上獨立,實際也在日本控制之下,孤島從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