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理論法學新編中國法律思想史綱

新編中國法律思想史綱

新編中國法律思想史綱

定 價:¥30.00

作 者: 段秋關 著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律史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2032021 出版時間: 2008-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2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新編中國法律思想史綱》是“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組織出版的國家級重點圖書。列入該規(guī)劃項目的各類選題,是經嚴格審查選定的,代表了當今中國圖書出版的最高水平。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作為國家良好出版社,有幸入選承擔規(guī)劃項目中系列法學教材的出版,這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時代任務。本系列教材的出版,凝結了眾多知名法學家多年來的理論研究成果,全面系統(tǒng)反映了現(xiàn)今法學教學研究的最高水準。它以法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為主要內容,既注重本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和發(fā)展動態(tài),又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滿足讀者對象的多層次需要;既追求教材的理論深度與學術價值,又追求教材在體系、風格、邏輯上的一致性;它以靈活多樣的體例形式闡釋教材內容,既加強法學教材的多樣化發(fā)展,又加強教材對讀者學習方法與興趣的正確引導。它的出版也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多年來對法學教材深入研究與探索的職業(yè)體現(xiàn)。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長期以來始終以法學教材的品質建設為首任,我們堅信“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的出版,定能以其獨具特色的高文化含量與創(chuàng)新性意識成為權威法學教材品牌。

作者簡介

  段秋關,男,1946年8月生,河南洛陽人,現(xiàn)任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律思想史研究會會長、中國儒學與法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高校知識產權法研究會學術委員、陜西省政府法律顧問、陜西省社科聯(lián)合會常務理事,以及深圳、汕頭、西安仲裁委仲裁員,西安市中級法院、市檢察院咨詢專家等。曾任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副主任,汕頭大學法商學院、法學院院長,西北大學法學院院長,北京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與法律史博士導師等職;曾兼任中國法學會理事、教育部法學教學指導委員、廣東社科聯(lián)與廣東省法學會常務理事、西安市政府法律顧問等職。1969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經濟系本科,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成為法律史研究生,師從著名法學家張國華教授,1981年獲法學碩士學位。求學達21年,又先后在蘭州醫(yī)學院馬列教研室、西北政法學院、汕頭大學及西北大學法學院任教;專攻中國法律史,先后為法律本科或研究生主講法理學、比較法學、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等課程,熟悉律師、仲裁、法律顧問等實務。曾赴日本愛知大學、上智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講學,訪問過德國漢堡大學、海德堡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洛杉磯大學,臺灣東吳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曾完成多項國家、部、省級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自1983年以來,出版《中國刑法史研究》、《中外法學名著選讀》、《中國法律思想史綱》、《中國法律思想史》、《法理學研究》、《臺灣現(xiàn)行法律概述》、《中國法律思想通史·明代卷》、《毒品犯罪的發(fā)展趨勢與防治對策》、《中國法制史》、《中共廉政法制研究》等14部著作、譯著或教材。從1980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法律科學》等刊物上發(fā)表“中國古代法律與法律觀略論”、“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形成與演變”等70余篇法學論文。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序言
法律思想史:思想家的歷史(代前言)——懷念張國華、饒金賢先生
導論
一、傳統(tǒng)法律恩想的現(xiàn)實影響
二、中國古代對“法律”的理解
三、學點中國法律思想史
第一章 中國傳統(tǒng)法律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法律思想形成的環(huán)境
一、幅員遼闊、相對封閉的內陸自然環(huán)境
二、人力耕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方式
三、以家庭為本位的宗法等級社會結構
四、統(tǒng)一國家和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法律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礎
一、傳統(tǒng)思想的構成
二、傳統(tǒng)思想的價值取向
第三節(jié) 傳統(tǒng)法律思想發(fā)展的歷史階段
一、萌發(fā)時期
二、形成時期
三、成熟時期
四、衰落時期
五、變革轉型時期
第四節(jié) 傳統(tǒng)法律思想發(fā)展的線索和趨勢
一、從“禮治”經“法治”到“禮法合治”的基本線索
二、從分立到融合的發(fā)展趨勢
三、周期循環(huán)與單向深化的趨勢
第二章 主要的法律觀念
第一節(jié) “天”與法律
一、“天”的表現(xiàn)形式
二、禮法制度源于天:“天入合一”觀念
三、天命殛之:“天罰”觀念
四、人以法制能勝天:“天人相分”觀念
第二節(jié) “道”與法律
一、老子之道:“自然無為”的法律觀念
二、莊周之道:法律虛無觀念
三、黃老之道:“無為而治”的法律觀念
四、玄學之道:對禮法的鄙薄與批判
第三節(jié) “禮”與法律
一、“禮”的歷程:從家族宗法到官僚等級
二、“禮”的實質、內容與特征
第四節(jié) “法”與法律
一、“法”的概念
二、“法”的性質
三、“法”的作用
第五節(jié) “律”與法律
一、“律”與“法”、“刑”
二、“律”與古代刑事法
三、律學觀念
第六節(jié) “令”、“典”與法律
一、主要的法律形式
二、主要的政事法律
第三章 主要的法律學說
第一節(jié) “禮治”學說
一、為國以禮:禮法兼用,以禮為主
二、“為政以德”:德刑兼用,以德為主
三、為政在人:人法兼用,以人為主
第二節(jié) “天志”學說
一、墨子及墨家
二、“天志”是法的來源與基礎
三、“兼愛交利”之義是法的中心主旨
四、君主集權的法制統(tǒng)一觀
五、處理國家關系的準則
第三節(jié) “法治”學說的內容及依據
一、“法治”的主要內容和實質
二、“法治”以“君權”為核心
三、“法治”的主要理論依據
第四節(jié) 法家實施“法治”的方法
一、立法的主要原則
二、執(zhí)法的基本要求
三、賞罰的主要原則
四、“法”與“勢”、“術”的結合
第五節(jié) “無為而治”學說
一、劉安與《淮南子》
二、“以道統(tǒng)法”的法律觀
三、“發(fā)于人間”,生于“仁義”的法律起源論
四、禮義與法令的結合
五、“應時而變”的立法思想
六、“精誠”“無私”的執(zhí)法主張
第六節(jié) “禮法合治”學說
一、丘溶對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總結
二、圣人“因天地自然之理”而制法
三、“禮法互補”,“明刑弼教”
四、禮法“為民”
五、恪守法制,以律處斷
六、開放工商,不“與民爭利”
第七節(jié) “天下之法”學說
一、早期的啟蒙思想家
二、以“天下為主”取代“一人”君主
三、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四、以“議政”“分治”取代集權專制
五、“治法”與“治人”的結合
第八節(jié) “變法改制”學說
一、主要的“變法改制”活動
二、王安石“改易更革”、“大修法度”學說
三、變法維新,君主立憲學說
四、折衷中外、兼采舊新、會通古今學說
第九節(jié) “革命法制”學說
一、主要的農民起義
二、古代農民起義的歷史特點
三、“除妖斬邪”:反對皇帝貪官和現(xiàn)行法制
四、“革故鼎新”:奪皇權,立新法
五、“均平等貴”:天朝田畝制度
第十節(jié) “五權憲法”學說
一、孫中山及其法律思想
二、“五權憲法”的思想資源
三、以“三民主義”為指導
四、“權能分治”理論
五、“軍政訓政憲政”,五權分立
余論 傳統(tǒng)法律觀與現(xiàn)代法理念
一、當代中國人的法律觀念
二、傳統(tǒng)法律觀與馬克思主義法律觀
三、新時期法律思想的深刻變化
四、現(xiàn)代法理念的主要特征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