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部分 自我的形成作為一種倫理問題
第一章 關于自我的心理學和倫理學
第二章 孔子與“和”的問題
第三章 自我形成過程中的傳統(tǒng)和群體
第四章 結語:自我的形成
第二部分 自我的流動性
第五章 關于自我的爭論
第六章 虛偽、心理不定以及自我認知
第七章 《莊子》中的自發(fā)性及情感培養(yǎng)
第八章 結語:流動性和性格
第三部分 選擇
第九章 選擇和可能性
第十章 孔子、孟子、休謨以及康德論理性與選擇
第十一章 結語:理性和選擇
第四部分 倫理的范圍
第十二章 西方倫理的劃分
第十三章 傳統(tǒng)與道德進步
第十四章 利他主義情感:東方與西方
第十五章 結語:倫理判斷的多樣性
第五部分 倫理的要求
第十六章 對于一些人的更多期望
第十七章 孔子和宗教倫理的本質
第十八章 宗教倫理中的超道德——以佛教為例
第十九章 結語:可供選擇的“應當”
第六部分 作為交流的哲學
第二十章 哲學和教化
第二十一章 言無言——莊子的交流技巧
第二十二章 結語:作為精神變化的哲學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