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物理學離子遷移譜(第2版)

離子遷移譜(第2版)

離子遷移譜(第2版)

定 價:¥49.00

作 者: (美)埃森門 等著,郭成海,曹樹亞 譯
出版社: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分析化學

ISBN: 9787118069853 出版時間: 2010-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9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離子遷移譜(第2版)》介紹了IMS技術從19世紀到現(xiàn)在的發(fā)展歷史和演變過程;講述了離子在電場中運動的理論和強電場對離子運動的影響;討論了決定IMS信號響應的物理和化學問題;介紹了IMS技術、IMS與色譜或質譜的聯(lián)用技術;IMS技術在司法、軍事和反恐、醫(yī)療和生物方面以及在工業(yè)、環(huán)境和其他特殊方面的應用;IMS技術在微生物和生物試劑檢測方面的發(fā)展等?!峨x子遷移譜(第2版)》是相關領域專家了解IMS技術最新發(fā)展狀況的綜述性的資料,也可供有關研究人員、工程師和學生參考。

作者簡介

  Gary A.Eiceman博士,是位于Las Cruces的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化學和生物系的一名教授。1974年,他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切斯特州立學院(現(xiàn)在的西部切斯特大學)獲得化學學士學位,1978年在位于Boulder的科羅拉多大學在H.F.Walton教授的指導下獲得理學博士學位。此后,1978年一1980年,他又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沃特盧大學跟隨F.w.:Karasek教授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從1980年到新墨西哥州立大學任教以來,Eiceman博士就成為國家研究委員會的高級成員并于1987年一1988年擔任(位于美國馬里蘭州)馬里蘭試驗場的美國軍方化學研究、發(fā)展和工程中心的高級研究人員。他曾與c.L.P.Thomas博士一起在曼徹斯特大學科學技術研究所(1995年),并與Jorg。Baumbach博士在德國多特蒙德光譜測量研究所(2003年)一起進行過研討和交流。Eiceman博士已進行過170次的授課或演講,撰寫或合作撰寫過150篇研究論文、章節(jié)或綜述。他現(xiàn)在的研究興趣涉及IMS野外分析儀器的發(fā)展、常壓條件下分子~離子之間的化學反應、微分離子遷移譜和有害有機物的環(huán)境分析化學。他曾在能源部、環(huán)保署、國立職業(yè)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及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同行評議委員會(peer review commiueesfor the DOE,EPA,NIOSH,and NASA)供職。他是Talanta雜志的編委和國際離子遷移譜學會的創(chuàng)立者,并在1992年主持了第一屆國際離子遷移譜學術討論會。作為10多家公司或代理的顧問,Eiceman博士定期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定量分析、分離科學和化學儀器課程,并于2004年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獲得Westhafter獎和大學研究委員會獎。他與妻子瑪麗和女兒阿比蓋爾一起生活在Las Cruces。Zeev Karpas博,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76年又從以色列’Rehovot的魏斯曼科學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此后,他又在加州Pasadena的加利福尼亞技術研究所和噴氣推進實驗室做了兩年博士后研究工作?;氐揭陨泻?,Karpas博士進入內蓋夫的原子能研究中心成為一名研究人員并最終成為分析化學部的主任(1989-1992)。1984年一1985年,他在位于馬里蘭州Gaithersburg城的國家標準局(現(xiàn)在的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度過了他的休假年。1992年一1993年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度過了他的另一次休假年。

圖書目錄

第1部分 離子遷移譜的發(fā)展史、理論和基本原理
第1章 離子遷移譜技術簡介
1.1 基礎知識
1.1.1 離子遷移譜的定義
1.1.2 對離子在遷移譜儀中進行的過程的描述
1.1.3 氣體正離子的生成
1.1.4 氣體負離子的生成
1.1.5 離子的分離和遷移率的測定
1.2 大氣壓條件下氣體中離子的研究
1.2.1 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時期(1850-1938)
1.2.2 基礎研究時期(1948-1970)
1.2.2.1 對高壓和常壓空氣中離子研究興趣的再現(xiàn)
1.2.2.2 在弱電場條件下用遷移率表征離子的漂移管
1.3 IMS技術作為一種分析方法的早期發(fā)展(1970-1990)
1.3.1 F.w.Karasek將IMS用于化學分析的研究
1.3.2 IMS在軍事和公共安全檢測方面的研究進展
1.3.3 快速響應的氣密漂移管
1.4 現(xiàn)代離子遷移譜分析技術
1.4.1 化學毒劑檢測
1.4.2 炸藥的檢測
1.4.3 毒品的檢測
1.4.4 離子遷移譜專著
1.4.5 不對稱場離子遷移譜
1.4.6 IMS學會和國際學術會議
1.4.7 揮發(fā)性有機物分析儀
1.4.8 離子遷移譜儀在生物分子測試方面的應用
1.5 IMS的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趨勢
1.5.1 譜圖庫的建立和離子遷移譜儀的標準化
1.5.2 儀器的商業(yè)化
1.5.3 公司商業(yè)化運作的發(fā)展情況
1.5.4 應用情況
參考文獻
第2章 氣相離子的遷移
2.1 概述
2.2 離子在氣體中的低速運動
2.2.1 氣相離子的擴散
2.2.2 電場對離子運動的作用
2.2.3 氣體密度對離子運動的影響
2.3 離子與中性氣體分子的相互作用模型
2.3.1 遷移率方程
2.3.2 剛性球模型
2.3.3 極化極限模型
2.3.4 12,4硬核勢能模型
2.4 模型和實驗驗證
2.4.1 引言
2.4.2 同系物系列離子半徑
2.4.3 實驗測定的同系物系列離子的遷移率及其與離子質量的關系
2.4.4 實驗測定的同系物系列離子的遷移率及其與溫度的關系
2.4.4.1 實驗結果
2.4.4.2 溫度和漂移氣體的影響效果
2.4.4.3 溫度和漂移氣對K影響的綜合效應
2.4.5 一種簡單的Gedanken實驗
2.4.6 通過改變漂移氣改善離子峰的分辨率
2.5 遷移率與電場強度的關系
參考文獻
附錄A 遷移率計算值受所選參數(shù)的影響情況
緒言
A1 an的選擇
A2 rm和z的選擇
A3 n的選擇
A4 參數(shù)選擇的分析總結
第3章 離子遷移譜儀中的氣相離子反應
3.1 氣相離子反應概述
3.2 常壓下的氣相離子反應
3.2.1 反應離子的生成
3.2.1.1 正反應離子的生成
3.2.1.2 負反應離子的形成
3.2.2 產物離子的形成
3.2.2.1 正產物離子的生成反應
3.2.2.2 負產物離子的生成反應
3.3 分析上的氣相離子反應
3.3.1 定量響應方面的問題
3.3.1.1 樣品濃度對信號響應的影響
3.3.1.2 檢測限
3.3.1.3 重復性、穩(wěn)定性和線性范圍
3.3.2 實驗參數(shù)對離子遷移譜的影響
3.3.2.1 溫濕度的影響
3.3.2.2 氣體試劑的選用和新反應離子的產生
3.4 離子遷移譜的解析
3.4.1 離子遷移譜的生成過程概述
3.4.1.1 高穩(wěn)定性的離子
3.4.1.2 低穩(wěn)定性的離子
3.4.1.3 中等穩(wěn)定性的離子
3.4.2 對混合物的響應
3.4.3 利用離子遷移譜鑒定化合物
3.5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2部分 離子遷移譜技術
第4章 離子遷移譜儀的漂移管
4.1 引言
4.2 進樣系統(tǒng)和樣品的引入
4.2.1 總體設計方面的考慮
4.2.2 氣體試劑
4.2.3 氣體、蒸氣和環(huán)境空氣
4.2.3.1 采用分離膜的進樣系統(tǒng)
4.2.3.2 樣品氣體的指數(shù)稀釋和動態(tài)稀釋
4.2.3.3 環(huán)境空氣樣品的預濃縮
4.2.3.4 腐蝕性氣體
4.2.4 液體樣品
4.2.4.1 液體樣品的噴霧進樣和電噴霧電離
4.2.4.2 固相微萃取
4.2.4.3 半滲透膜
4.2.5 固體樣品
4.2.5.1 樣品的加熱氣化
4.2.5.2 樣品的激光加熱氣化或蒸發(fā)
4.3 電離源
4.3.1 放射源一鎳、镅和氚
4.3.2 電暈放電電離
4.3.3 光致電離:放電管和激光
4.3.4 表面電離
4.3.5 電噴霧電離
4.3.6 基體輔助激光解吸電離
4.3.7 火焰電離
4.4.漂移管
4.4.1 傳統(tǒng)的線性電場漂移管
4.4.1.1 漂移管的結構與設計
4.4.1.2 載氣和漂移氣
4.4.1.3 漂移管內的電場
4.4.1.4 離子柵門
4.4.2 強不對稱場或微分離子遷移譜儀
4.4.2.1 圓筒形的不對稱場離子遷移譜儀
4.4.2.2 平板形微分遷移譜
4.4.3 漂移管的其他設計形式
4.4.3.1 吸氣器式分析儀的設計
4.4.3.2 傳統(tǒng)漂移管的平板形設計
4.4.3.3 其他類型的漂移管
4.4.4 微型漂移管
4.5 離子信號的檢測、處理、分析和顯示
4.5.1 檢測器件和檢測方法
……
第3部分 離子遷移譜的應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