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肺癌的流行病學變化
1.1 引言
1.2 吸煙的流行病學分期
1.3 組織學差異
1.4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建立腫瘤組織庫:跨學科的挑戰(zhàn)
2.1 引言
2.2 建立和管理一個腫瘤組織庫的要求
2.3 計劃籌建腫瘤組織庫
2.4 構建腫瘤組織庫的實踐
2.5 問題與展望
2.6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病理學診斷和分子譜
3.1 引言
3.2 分子表型分析
3.3 病理學診斷的熱點
3.4 結論
3.5 小結
3.6 參考文獻
第四章 TNM分期
4.1 TNM分期的發(fā)展史
4.2 預后意義
4.3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影像
5.1 引言
5.2 影像學技術
5.3 放射學分期
5.4 療效評估和重新分期
5.5 小結
5.6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支氣管鏡應用
6.1 引言
6.2 支氣管鏡
6.3 總結
6.4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外科治療
7.1 引言
7.2 肺切除類型
7.3 外科治療指征
7.4 術前分期
7.5 誘導治療后的肺切除
7.6 結論
7.7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放射治療在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中的應用
8.1 根治性治療
8.2 姑息治療
8.3 放療毒性
8.4 總結
8.5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多學科輔助和誘導治療
9.1 伴有縱隔淋巴結轉移的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9.2 輔助化療的效果
9.3 放療是否能提高治療效果
9.4 新輔助化療是否為有效的治療手段
9.5 在新輔助化療中是否需要加入放療
9.6 總結
9.7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全身治療
10.1 引言
10.2 ⅢB/Ⅳ期的聯(lián)合治療
10.3 ⅢB/Ⅳ期單藥治療
10.4 術后輔助化療
10.5 唑來膦酸預防轉移
10.6 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10.7 寡聚核苷酸
10.8 腫瘤疫苗
10.9 單克隆抗體
10.10 小結
10.11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靶向治療
11.1 引言
11.2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
11.3 血管生成抑制劑
11.4 凋亡誘導劑
11.5 其他靶向治療藥物
11.6 未來的方向和結論
11.7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Toll樣受體9激動劑有望成為新的治療方法
12.1 引言
12.2 Toll樣受體9激動劑的抗癌作用
12.3 Toll樣受體9激動劑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應用
12.4 結論及未來方向
12.5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雙膦酸鹽:現狀及前景
13.1 引言
13.2 惡性骨疾病的病理生理
13.3 雙膦酸鹽的臨床獲益
13.4 唑來膦酸治療實體瘤患者的臨床獲益
13.5 新的雙膦酸鹽的研究應用
13.6 結論
13.7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肺癌發(fā)生及化學預防
14.1 引言
14.2 早期癌癥的檢測
14.3 肺癌發(fā)生
14.4 肺癌發(fā)生中的遺傳及表觀遺傳學改變
14.5 遺傳學、飲食及性別因素對肺癌易感性的影響
14.6 肺癌化學預防的各種策略
14.7 特異的化學預防藥物
14.8 中間標記物
14.9 結論
14.10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臨床研究:實踐中的思考
15.1 引言
15.2 臨床研究
15.3 Ⅰ~Ⅲ期臨床試驗
15.4 研究計劃和實施的方法學基礎
15.5 結束語
15.6 參考文獻
中英文詞匯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