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詩學話語》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自古而然,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也由來已久。然而自西方工業(yè)革命興起以來,由于西方社會的發(fā)展速度和發(fā)展水平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qū),以至于在相當長的時期,不少東西方學人都把西方的科學技術、社會制度乃至生活方式視為衡量文明發(fā)展水平的標尺,把社會進步的理想目標定位于以西方發(fā)展模式為藍本的現代化,或以西方價值觀為基礎的普世文明。西風東漸、西學東移,相當一批東方學人和政治家也把工業(yè)化、信息化等現代科技進步看做西方文明的必然產物,為此他們不遺余力地向西方尋求真理,甚至將揚棄本民族的傳統(tǒng),從器物、制度到生活方式上全面模仿西方作為實現現代性改造的唯一模式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歸宿。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遂呈現為單向的態(tài)勢——以先進的西方文明征服、影響和改造其他所謂“落后”或“野蠻”的文化似乎成為人類走向現代化生活的必然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