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閱讀教學一直是我國外語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們期望以讀帶動聽、說、寫、譯等四種能力的提高。幾年前,我應一家外語雜志的邀請,開辟了“蔡博士專欄”,定期撰寫這方面的文章,通過實例來探討這個課題,以求解決英語學習者的困惑。后來因工作過于繁忙,雖只堅持了兩年多,但收獲還是很大的,而且這個欄目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在社會上也產生了較大的反響。這雖是一種嘗試,但值得繼續(xù)深入探究,為后來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2004年初,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注重“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該要求雖然提升了聽說在日常教學中的地位,但對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絲毫沒有減弱。它將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每個層次都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在一般要求層次中規(guī)定,“在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大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能基本讀懂國內英文報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重要事實和有關細節(jié)。能讀懂工作、生活中常見的應用文體的材料。能在閱讀中使用有效的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