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點:第一,教材采用了中美教授、學者合作編寫的形式。由中外學者合編教材國內已有先例,但是本套教材無論從編撰者的數(shù)量到編寫人員的素質,從雙方合作的廣度到相互交流的深度,從教材種類所涵蓋的范圍到其內容的真實性,都是前所未有的。編寫初始由中方編者提出編寫思路、選材要求,之后將要求交付美方編者,由美方編者在美國選材。在選材過程中,雙方經過多次討論,最后確定每一篇課文的內容與長度。然后由中方編者根據(jù)所選內容編寫配套的練習,最后由美方審讀并潤色。這種分工方式最充分地利用了雙方的優(yōu)勢:中方編者不但有在國外學習、工作、獲取學位的經歷,而且長期在國內高校從事英語教學,對國內學生的需求以及國內現(xiàn)有教材的情況了如指掌,可以準確地把握教材的內容和難易程度。而美方編者的優(yōu)勢在于對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英語教學和文化的認知與了解。他們出國前均為國內高校英語教師,并有在美國大學英語系不低于20年的教學經驗。他們不但對國外的英語教學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對英語語言和文化有一種直覺的感知。而這種感知是從任何教科書中學不到的。憑著這種感知,他們不但可以在教材的最終審定過程中杜絕那種語法全對但讀起來不像英語的中式英語,更能夠在選材的過程中準確把握住西方文化核心的東西。第二,教材以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為切人點,全部課文采用英文原文。教材的配套練習有很強的針對性,適合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課堂教學使用。以精讀教材為例,從第一冊的第一課起,全部的課文均采用有實質內容的英文原文,從而徹底摒棄了無文化內容的以句型練習為主的課文。另外,語法講解和練習均出自課文中出現(xiàn)的語法現(xiàn)象,而不是脫離課文內容、為語法而講語法的訓練。這樣安排語法的講解和練習就是將語法放在一個從屬的地位。語法僅僅是對語言現(xiàn)象的描述與詮釋,而不是規(guī)范語言對錯的標準。與課文的文化內涵和語言的活力相比,語法理應處于從屬地位。無論是以書面語為主的精讀、泛讀課文,還是形式活潑的聽力、口語課文,有很多句子是“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的。然而正是這些看似不符合語法的句子才是語言的生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