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歷史視為春綠到夏、秋黃到冬、生生死死的往復,歷史不曾中斷過一瞬;如果把歷史理解為文明繁衍、人性培育的過程,則歷史像一輛襤褸不堪的牛車,喘著粗氣,艱難地爬行著。如果把歷史視為科學的演進與生產方式的變革,它像《紅菱艷》中的那雙紅舞鞋,狂舞不止,像牛仔胯下的頑馬,騰跳不羈。然而,當可供狂舞與騰跳的資源已近枯竭時,歷史卻仍我行我素,如兒童易齒而不知。如果把歷史理解為生命價值凸顯的歷程,則歷史像小腳老太太,步履蹣跚,留下的不過是尊嚴與人格窮孑的身影與微渺的呼喊。如果把歷史視為世態(tài)的忽悠變遷與命運的榮枯興衰,那么確實“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歷史的是非功過,恩恩怨怨,或令人撫掌擊節(jié),或捶胸頓足,或扼腕嘆息。這一出出,一幕幕,皆風卷殘云俱往矣,作為歷史漸行漸遠,就像人的面貌愈遠愈模糊……歷史在遠離我們而去,只是對某些人和事的記憶不會隨時間湮滅,記憶是對已逝過去的真實再現,也是一種悼念。歷史是不該忘記的。歷史是一面活生生的鏡子——可給我們以知識、可給我們以借鑒。只有了解世界的進程和規(guī)律,了解各國的發(fā)展變化,了解其間的戰(zhàn)爭與和平,那么,才能“做世紀新人”、“與國際接軌”……而所有這些也正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要認真學習一點兒歷史知識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有這么一句著名的勵志格言,這就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钡拇_,只有胸懷寬廣、目光遠大的人,才能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并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而更加勤奮努力,踏踏實實地學習,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不斷地把書本上的、他人的知識經驗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和本領,并把這一切無私地奉獻給自己所衷心熱愛的祖國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