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電影管理體制(1927-1937)》中如是說“聰之知遠,明以察微”,意思為聽覺靈敏的人能聽得遠,視力好的人能看到微小的東西。影視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fā)展最為迅速的年輕藝術樣式,它既是現代科技和工業(yè)的產物,也是人類藝術發(fā)展演變的結晶,隨著它的蓬勃發(fā)展,影視藝術文化就進入了學術研究的視閾之中。因此,對研究者來說,如何做到耳聰目明,既要仰觀宇宙之大,又能俯察秋毫之末,顯然,這是我們每個影視藝術研究者所必須思考的問題。眾所周知,電影于1895年在西方誕生后,很快就傳入中國,1905年中國拍出了戲曲片《定軍山》。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電影迎來了電影史上第一個高潮,80年代以后,中國電影又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贏得世界電影界的關注。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和文化藝術產業(yè)化的提出,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中國電影走過了一條艱難而又蓬勃發(fā)展的世紀之路。至于電視,1958年,北京電視臺(即現在的中央電視臺)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電視的創(chuàng)生。從那個時候起,發(fā)展至今,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電視無論是電視臺的數量、電視覆蓋面積,還是電視機的擁有量,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電視第一大國。現在,電視已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傳播和娛樂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