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博大精深,而儒家文化則是其中的主流。在中國歷史上,儒家通過對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了“崇德貴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親”的倫理文化、“文質彬彬”的禮樂文化等文化價值體系。長期以來,儒家文化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它不僅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資源,而且其影響也波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發(fā)展。因此,若要了解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的關系,首先,就要了解中國電影和儒家文化的關系。就儒家文化和中國電影的關系而言,可謂影響頗大,滲透頗深。以“仁學”為基礎的儒家文化,在文藝上重視“文以栽道”,強調美與善的統(tǒng)一,提倡“文質彬彬”的審美觀,注重發(fā)揮文藝作品“興”“觀”“群”“怨”的社會功能等。這種文藝思想對中國電影工作者的影響非常之大。從積極的影響來看,其入世精神、憂患意識,重視電影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及對觀眾的教育作用等,對不少創(chuàng)作者的電影觀念、藝術追求和美學風格的形成等,均產生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