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在于知曉古今事,在于明事理,在于通達人生。中國泱泱幾千年文化,于事理、于人生、于情愛等方方面面,前人都留下太多。這些浩瀚的文字留給我們太多的厚重之美。有感于人們心中蘊藏的對自然之美、對人性之美、對生活之美的希冀與向往,編者在看過前人留下的眾多篇目、思量到現(xiàn)今讀者的生活狀態(tài)后,著眼于文章的美,從人人共有之情、人人皆有之愛出發(fā),編選出書寫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并可以喚起人們心中美好與溫暖的文字。古代詩歌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指漢代樂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辭;廣義指包括兩漢特別是魏晉以后歷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樂的諷誦吟詠的詩歌作品,泛稱樂府詩?!皹犯北臼菨h代專門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漢代人把當時由樂府機關所編錄和演奏的詩篇稱為“歌詩”,魏晉六朝時人開始稱這些歌詩為“樂府”或“樂府詩”,并把它們單獨成類。漢樂府詩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深入反映社會民眾的日常生活,所敘社會故事和風俗、歷史及游仙故事、男女相思與離別、格言式教訓、人生慨嘆等,這些是一般人所喜歡的題材,用一般人所喜歡的調子,歌詠一般人所喜歡的題材,自然可以風靡一世,也由此奠定中同占代敘事詩的基礎。鐘蠑評古詩,“可謂幾乎字千金”,因為所詠的幾乎是人人心中所要說的,卻不是人人口中筆下所能說的,而叉能夠平平說出,曲曲說出,所以是好。詩以“吟詠情性”,自然達意,委婉盡情,而能“溫柔敦厚”。關于樂府詩,粱啟超先生說要“專讀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作,“其他不必讀”。如此建議,在于樂府詩美即美在寧拙毋巧、寧樸毋華,而無名作者的作品即如此?;诖?,本書在編選過程中,不唯名家、不唯名作,只收錄那些最有生命力、最有感染力,讀過之后也最能給人帶來溫暖與感動的作品。詩歌之后,又附以后人的精彩點評,于詩于點評,帶給人的都是美好!本書還收錄了與樂府詩歌詠的內容相近、創(chuàng)作年代相當?shù)摹肮旁娛攀住?、“蘇武、李陵詩”以及未被收糴《樂府詩集》的幾首古詩,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