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宋明理學、道學與新儒學
二、道家、道教與道學
三、理學與道家、道教
第一章 本原論
一、道家、道教的本原論
(一)道家:作為宇宙本原的“道”
(二)道教:作為終極信仰的“道”
(三)內丹學:作為生命終極境界的“道”
二、道家、道教在本原論上對理學的啟發(fā)
(一)道家、道教與太極思想
(二)理學對太極思想的引入
(三)理學對太極從本原論上的提升
三、理學諸范疇與道家、道教的關聯
(一)理與道
(二)心與性
(三)氣與太虛
第二章 氣化論
一、道家、道教的道氣論構造
(一)道家的元氣論起源
(二)道教的元氣化生說
(三)內丹學的元氣煉養(yǎng)說
二、理學對陰陽氣化思想的吸收和發(fā)揮
(一)道家、道教與陰陽氣化思想
(二)理學與陰陽氣化思想
(三)由道氣論到理氣論
三、道氣論與理氣論諸特征之關聯
(一)道氣有無與理氣先后
(二)道氣動靜與理氣動靜
(三)由理氣論到道器說
第三章 天人觀
一、道家、道教的天人合一觀
(一)道家:道法自然
(二)道教:天人一貫
(三)道教內丹:我命在我不在天
二、理學對道家、道教天人觀的改造
(一)由天道到天理
(二)由本心到心體
(三)由氣化到氣本
三、理學的天人合一路徑
(一)變化氣質
(二)盡心明理
(三)存天理滅人欲
第四章 心性修養(yǎng)論
一、道家、道教的心性論
(一)道家:以自然之道解心性
(二)道教:以性命解心性
(三)理論歸趨:追求生命的超越
二、理學對傳統心性論的改造
(一)傳統儒學:以仁義之道解心性
(二)理學:以本體解心性
(三)理論歸趨:尋求內圣的超越性根據
三、心性修養(yǎng)論
(一)道家、道教:致虛守靜
(二)理學:為善去惡
(三)二者的超越性境界:回歸本性
結語
參考文獻
跋